2024年水利勘察设计行业市场发展概况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水利水电行业虽然发展迅猛,形势较好,但是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种在时间上比较集中的蓬勃发展,主要取决于国家力图改变水利基础设施落后状况的相关政策,以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需求,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固定资产增速的放缓,行业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固定资产投资放缓,水利行业区域投资差异不断扩大,传统水利转型压力倍增;水利行业市场化意识不断增强,产业上下游兼并收购趋势愈加明显,行业内部市场竞争持续激烈;市场对综合化、集成化、一体化服务需求不断增强,水利行业工程建设组织模式改革加速,下游施工行业不断挤压勘察设计行业市场空间。
随着BIM、智慧化等新技术的逐步推广与应用,以及社会对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关注力度不断提高,为水利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及机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带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未来水利信息化、智慧水利发展前景广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国企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资质改革政策办法的出台,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规范市场环境;国家日益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水利行业水生态领域的持续增长。
一、行业政策分析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根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对违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行为,作出援引性处罚规定,明确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同时,加强信用监管,对水利工程参建单位的行政处罚、行政处理决定等信息依照有关规定记入信用记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建设质量强国。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要求,有必要对其进行修订。一是原《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实施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相继颁布施行,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有必要根据中央文件要求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原《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作出相应修改。二是进入新阶段,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统筹水利发展和安全,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原《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中的质量责任界定、质量管理内容、质量监管方式等已不能完全满足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需要。三是近年来水利部针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质量管理措施,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成效,需要总结经验,上升为法律规范。
二、市场发展规模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随着中国水利建设的加快推进,以及政府对水利建设的持续投入,其中水利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也将得到较大支持,规模会有进一步扩大,2023年中国水利勘察设计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51.6亿元,同比增长7.43%。
图表:2021-2023年中国水利勘察设计行业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三、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国内水利水电工程行业市场竞争在三个梯队之间展开,第一梯队为中国电建、葛洲坝、中国安能等全国大型水利工程公司,是国内大中型水利水电项目的主要实施者;
第二梯队为安徽水利、粤水电等省市级水利工程公司,主要承担所在地的中小型水利水电项目工程;
第三梯队为各地区的非水利工程公司,主要承担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土建、房建等工程项目。
四、市场业务结构
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是指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及综合治理等,对地形、地质及水文等要素进行测绘、勘探、测试及综合评定,并提供可行性评价与建设所需要的勘察成果资料,以及运用工程技术理论及技术经济方法,按照现行技术标准,对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工程进行综合性设计及技术经济分析,并提供作为建设依据的设计文件和图纸的活动。
根据水利及水电工程性质的不同,水利及水电工程勘察设计主要可以分为水利枢纽工程勘察设计、水电站工程勘察设计、水库工程勘察设计、防洪与堤防工程勘察设计、引调水工程勘察设计、除险加固工程勘察设计、流域规划及河道治理工程勘察设计等。
五、主要存在问题
水利水保工程投资控制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项目实施三大阶段.项目决策和项目设计是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阶段,而后作出投资的决策,控制的关键就是要做好项目的设计。因为项目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投资、进度、质量、功能、效益、管理和寿命,所以开展水利水保工程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1.工程设计协调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约束机制、监控机制、诚信和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设计人员的聪明才智没有充分发挥,工作条件及待遇没有从更本上改善。
2.有的主要领导对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工作不够重视,设计人员及有关人员对工程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目的认识不高,宣传、培训、教育工作不到位。
3.行业主管部门对设计产品的质量和工程造价的监督力度不够。现在的管理体制,主管部门对设计成果及审查专家缺乏一定的考核与评审,大多数是靠主管部门组织的几个小时的设计审查会来发现一些问题,只有等出现大的技术问题才来追究责任,而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则很少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