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供给侧改革“期中考” 产业重构急转弯
慧聪水工业网 2015年底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至今已半年有余。
随着“供给侧改革”在经济领域掀起一股新的潮流,追求效率,准确判断需求将是包括环保产业在内所有行业的努力方向。现有的高污染存量需要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环境服务,而环保产业的进入门槛,行业内的生存线也将大大提升。
事实上,在资本驱动下,中国许多行业中已经出现了大量打破现行商业逻辑的行为。许多行业处于抢占市场窗口期的争夺战之中,越来越多的外来者全靠投融资驱动发展,而真正通过具体项目或产品盈利发展的企业并不多。所幸,资本规模也并非决定性因素。资本对环保领域过高的预期带来的虚火,对行业发展并不健康。不过,更多资本的进入对于环保领域的市场化进程而言,也有其积极一面。
也就是,环保领域最初草莽一片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依靠壁垒保护的企业退场只是时间问题,行业生态将要出现更为急剧的变化。机遇已经来临,环境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又将迎来什么样的新生格局?
环保如何促供给侧改革
加快清理整顿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取缔“十小”等污染严重企业、加速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优化新增产能布局和结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环境保护该发挥什么作用?怎么发力?在此前发布的《关于积极发挥环境保护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中,环保部曾给出明确答案。
在年初召开的2016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长陈吉宁表示,2016年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主要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生态环境保护必须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调整供给结构,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同时,要利用好结构性改革契机,乘势而为,加大力度,严格环保执法监管,强化污染减排和达标排放,以此来安排、落实和推动环保工作。
根据《指导意见》,环保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在四个方面、18个层面集中发力。在“强化环境硬约束,推动去除落后和过剩产能”方面,环保部表示,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环保部门应积极促进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突出抓好钢铁、煤炭行业环境保护综合整治。
在对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油、电镀、农药等10个行业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对于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污染严重的小型工业企业,要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和当地环境质量状况,确定“十小”企业名单并全部予以取缔。对于其他行业污染严重、达标无望的小企业,也要依法实施取缔。
走进真供给时代
而在落后产能淘汰之际,随之而来的新动能亦将对环保产业产生实质影响。众所周知,环境产业有两条供给线,一条是传统的供给线,也叫大众的供给线,追求质量、性价比、竞争、成本控制等,目前此条供给线存在供大于求、市场错配等问题;另一条是新供给线,所谓新供给,即小众的、细分的,基于客户痛点的供给,这正是环境产业目前所急需建立的新供给线。
业内人士认为,“十三五”期间,环境产业很大的一个蓝海市场将产生在新供给的细分领域。初步判断,将释放出约1万亿的创新市场空间,若按20亿进行市场切割,将会有500个细分领域。寻找500个细分领域是有方法可循的,可称之为三维法,一是服务领域细分,二是用户痛点,三是服务或产品的供给方式。业内人士认为,对于环保企业而言,首先是要通过创新找到新需求市场,其次要通过资本战略拉开与竞争者的差距。
用创新寻找蓝海。创新分为四个类型: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和价值创新,价值创新也特指商业模式创新,也是创新的最高级别。时空高速转变的时代,技术创新已来不及,模式创新成为环保企业迅速发现市场的重要工具。商业模式是一种以企业价值为核心的相对稳定的交易结构,变革会给企业的商业模式重构带来机会。
用资本决胜未来。大资本时代的来临正影响产业一系列的竞争。一方面,产业正从项目投资时代进入资产重置时代。另一方面,由市场主导的资本市场也在发生变局,注册制的展开、股权投资市场催生的并购浪潮,以及产业基金带动险资、社保等低成本资金的大体量进入,都可能会推动环境产业格局的重构。
产业链转向技术驱动
与传统行业不同的是,环保产业的特殊性在于,它是政策拉动型和法规标准倒逼型产业。对此,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司长何炳光明确指出,任何产业都离不开市场,而环保产业的特殊性,导致它的市场规模是受国家节能目标、环保目标决定,并通过法规和标准发挥作用。
近年来环保产业也形成了发展规律和一定的市场规模,并购整合不断规范市场,聚拢了先进技术。据公开资料,2015年约有130多家企业参与了并购,通过纵向整合,形成了一批在技术集成、工程建设、设备运营、投融资能力等方面拥有综合实力的环保集团。“未来5年,中国环保产业应使环境产业链持续延伸。”何炳光表示,这其中包括垃圾从末端焚烧到循环利用和前端减量,以及加快推进第三方治理、PPP模式环保服务的不断完善。
何炳光断定,未来的环保产品技术,会是市场需求倒逼革新,从而促进个性化服务的普及。相同的观点来自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赵笠钧。作为深耕环保产业的业界资深人士,赵笠钧指出,无论是进口还是自主研发,中国环保产品、服务核心技术的提升,使得环保项目的价值日益凸显。工业生产企业在绿色制造投入方面,从“草根级”的“有就行”,转向专业化的“行得通”。的确,如今的环保设备、服务产品,对于工业企业而言,不仅看重其性价比,更注重其性能比,工业制造从高能消耗转型智能制造的政策要求,倒逼了环保市场的成熟发展。
历史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国家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污染源的不断减少推动环保服务不断创新,一些传统制造业已经从流水线生产,转型到拥有一定“个性化定制”的柔性生产模式。由此,只要勇于创新,这个时代对于环保企业而言即是最好的时代。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