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水淡化目标恐难按期完成 设备技术创新成关键

慧聪水工业网 2016-08-03 11:18 来源:中国食品机械网

慧聪水工业网 淡水资源有限,这表明海水淡化技术对于资源开发和人类生存都至关重要。中国多年来立志推进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并设立过规划目标。但是近几年海水淡化产能增加遇阻,深究原因竟在于淡化设备和技术上的创新不力。对此,不论是水处理设备行业还是其他制造业都需要反思警示,停滞不前的工业生产时刻都处在退步的边缘。未来,加强设备开发将是整个工业发展需要面临的课题。

2014年中国官媒报道称,在渤海湾海岸的该设施将于2019年竣工,为中国希望在2020年达到的海水淡化目标贡献一份力量:日淡化海水产能达到300万吨。

但目前仍不能确定该项目何时开工。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0年,中国的海水淡化产能每年增长近70%。然而经过最初的迅猛发展后,中国未能实现到2015年使日淡化海水产能达到220万至260万吨的目标。中国脱盐协会的数据表明,截至去年12月,中国建成的海水淡化设施的日淡化海水产能为103万吨。

更充足的淡水资源将使中国受益匪浅。但中国增加海水淡化产能的雄心正遭遇许多挑战。能源密集的特性使海水淡化成本高昂,尽管中国大部分自来水的售价不到50美分1吨,但每吨淡化海水的平均售价为75美分至1.2美元。这意味着水务部门必须强行推销,因此地方政府通常不愿意大力兴建淡化厂。“每当遭遇干旱时,地方官员和企业就全都过来对我们说,‘我们想要淡化海水’。”天津大学膜科学与海水淡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志说,“但如果第二年雨量充沛,他们就会抛弃这种想法。”

确实,对海水淡化的需求随着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年度波动而增长和消退,并导致未来的项目被搁置。现有的海水淡化厂也面临产需不匹配的问题。例如,为海水淡化进京建成的示范项目,现在为当地某燃煤电厂日产3000吨至5000吨水,但其实际产能为每日5万吨。“除非大部分淡化后的海水能够进入市政供水系统,否则中国的整个海水淡化产业就不可能迅速发展。”上海电气海水淡化部门的高级工程师范志峰(音)说。

对华北地区来说,南水北调工程也使海水淡化的紧迫性有所降低。此外,由于认为海水淡化是一种技术驱动型产业,中国已要求国内淡化设备中的本土创新至少达到70%。这仍是漫长征途。中国2012年发布的文件显示,在中国登记的756项与海水淡化有关的专利中,属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仅占15%。

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