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环保产业连续3年营收超过2.2万亿元 这意味着什么?
中国生态环保产业连续3年营收超过2.2万亿元,这是实实在在摆在我们面前的“绿色成绩单”。
2.2万亿元是个什么概念?
相当于2024年中国电影票房的50多倍,或者说是14亿多人每人手里攥着1500块钱的“环保红包”。这背后,是一场从政策到技术、从市场到社会的全方位绿色革命。
曾经,生态环保产业总被贴上“公益性强、盈利性弱”的标签,企业干得热火朝天,却常常入不敷出。从“史上最严”新环保法的出台,到“双碳”目标的提出,再到地方环保政策的密集出台,生态环保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为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环保也不再是“赔本赚吆喝”。
如果说政策是外力,那么技术便是内功。
20年来,中国环保技术从跟跑到领跑,将绿色梦想变成了现实。
2024年,中国环保技术专利申请量突破10万件,稳居全球第一。大气治理领域,煤电厂不再“烟囱冒黑烟”,如今95%以上的煤电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钢铁、水泥等工业行业正加大力度进行减污降碳,空气更清新,蓝天白云成了朋友圈的常客,全国PM2.5浓度首次降到30微克以下。水治理方面,地表水优良率突破9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接近99%,曾经的臭水沟如今成了钓鱼爱好者的天堂。固废处理领域,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出口欧洲,“洋垃圾”被彻底拒之门外。
技术的进步,让生态环保产业打开了“赚钱又环保”的双赢局面。
随着技术突破,生态环保产业的市场版图也在迅速拓展。从央企带头冲锋,到民企活力爆棚,从资本市场热捧,到全民参与,生态环保产业的“朋友圈”越来越大——98家央企中有70多家投身环保,各地纷纷成立地方环保集团;生态环保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90%,诸多企业从“小作坊”成长为“大兵团”;A股上市环保公司从86家增长到230家。
更令人振奋的是,中国的环保技术已经开始走向世界。垃圾焚烧发电、污水处理等项目落地欧洲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这正是弯道超车的生动写照。
环保所追求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今天的中国,越来越多的绿水青山得到保护并转化为金山银山,环保不再是任务,而是成为大家的生活方式。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中国上上下下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朝着建成美丽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近年来,中国生态环保产业持续壮大,日益成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力军和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力军。未来,中国生态环保产业将拔节生长,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产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