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碳排放权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趋势分析
一、碳排放权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一)全球碳交易市场快速发展
碳交易行业作为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成为推动全球减排目标实现的重要力量。截至2023年1月,全球共28个碳交易体系已经生效,20余个正在开发或设计。碳市场已覆盖了全球约17%的温室气体排放量、1/3的人口和55%的GDP,实施区域已从发达国家逐渐扩展至发展中国家。其中,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是全球建立最早、最成熟且最具影响力的碳市场。
(二)中国碳交易市场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中国碳交易市场自2002年起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全国性市场与8家试点市场共存的市场格局。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截至2024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碳价由启动时的每吨48元上涨至每吨80元左右,上涨66%左右。随着更多高排放行业的纳入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市场流动性和价格发现机制有望显著改善。预计到2030年前,全国碳市场交易规模有望达到千亿级别。
(三)市场活跃度与价格走势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6.3亿吨,累计成交额430.33亿元。其中,2024年全年配额成交量1.89亿吨,成交额181.14亿元,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价格稳中有升,全年碳价中枢达到96.01元/吨,年末收盘价为97.49元/吨,同比上涨22.75%,显示出市场运行的稳定性与活跃度。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2025-2030年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分析
二、碳排放权行业技术发展与政策影响
(一)技术进步推动企业减排
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使得试点地区碳排放量明显减少,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提高,同时在微观层面上还促进了企业的生产技术进步与治污技术进步。例如,在发电行业,企业积极推进煤炭低碳绿色发展的科技创新,努力减碳降碳。2021年年底至2023年年中,发电企业供电耗煤率下降,度电耗煤保持在288—304.8克。
(二)国家政策支持市场发展
国家政策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24年1月,国务院颁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自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首部专项法规。该条例的实施,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国家还将加大对智能制造的专项补贴力度,预计到2025年前,专项补贴将增至每年500亿元。
(三)国际合作加强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国际合作在碳排放权交易领域不断加强。中国正在通过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与技术合作,不断提升碳市场的国际话语权。随着产品碳足迹核算和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国际绿色贸易政策的推进,全国碳市场将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三、碳排放权行业区域市场与竞争格局
(一)全国性市场与试点市场共存
目前,中国碳交易市场已形成全国性市场与8家试点市场共存的市场格局。全国性市场覆盖范围广,交易规模大,而试点市场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先行先试的作用,为全国市场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经验。
(二)全球碳市场建设不断推进
全球碳市场建设正在不断推进,各国纷纷建立或完善碳交易市场。中国作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全球碳市场的一体化进程加速,中国碳市场将与国际市场产生更多的联动效应。
(三)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已初步形成了包括配额分配、交易平台、控排企业、金融衍生服务、第三方核查机构等环节在内的产业链。上游以配额分配为核心,中游以交易市场主体为主,下游则涉及控排企业和金融机构。全国碳市场的启动和扩容,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竞争格局的完善。
四、碳排放权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一)市场扩容与行业纳入
2025年,全国碳市场将迎来强制性扩容,新增钢铁、水泥、电解铝三个重点行业。加上原有的电力行业,市场交易碳排放量将由原来的51亿吨扩充到80多亿吨,碳市场成员企业将达到8000家左右,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这一扩容举措对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二)碳金融产品创新
随着碳市场的不断发展,碳金融产品也将不断创新。例如,碳期货、碳期权等衍生品将逐渐推出,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同时,碳市场的机制也将不断完善,包括配额分配方式、交易规则、监管体系等方面的创新。
(三)国际合作与市场一体化
全球碳市场机制在《巴黎协定》第六条第四款机制下取得新进展,这将加快碳市场的全球一体化进程。各国、各区域的碳市场可以在这一框架下实现无缝连接与流通,为全球碳交易市场提供了一个正式平台。中国碳市场将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的国际化进程。
(四)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将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一方面,企业为了履行碳减排责任,将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生产工艺的改进和能效的提升。另一方面,碳市场的价格机制将引导企业选择成本最优的减碳手段,包括节能减排改造、碳配额购买、或碳捕捉等。
五、案例分析: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是全球建立最早、最成熟且最具影响力的碳市场。它覆盖了欧盟成员国的大部分高排放行业,通过设定碳排放配额和允许配额交易,促进了企业的碳减排行为。EU ETS的成功经验为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例如,EU ETS在配额分配、交易规则、监管体系等方面的创新,为中国碳市场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和碳市场的不断发展,碳交易将成为推动全球减排目标实现的重要力量。对于碳排放权行业而言,需要不断完善市场机制、优化政策环境、推动金融创新、加强国际合作,以实现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碳排放权行业还需要积极应对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