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企业出海 为何中亚成了“香饽饽”
近两年,随着我国“出海”浪潮兴起,“一带一路”国家成为环保企业布局的重点市场。尤其是在中亚市场,环保企业纷纷落子,与当地开展合作。
为什么是中亚地区?
笔者分析,我国环保企业出海选择中亚地区有以下几个考量:
首先,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陆路核心通道,同时也是上海合作组织(SCO)、中国—中亚峰会等多边合作机制议题所涉及的核心地区之一,这种优势可以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项目对接机会。
其次,市场需求与技术互补。中国在污水处理、固废管理等领域拥有成熟且成本可控的技术,契合中亚国家改善基础设施的需求,能为当地提供有竞争力,成本低,适应性强的技术产品或服务。
第三,中亚环保市场潜力大但竞争较小,中国企业在当地可避开欧美企业的直接竞争,建立先发优势。
基于以上优势,中国环保企业纷纷在中亚地区布局。据中国固废网不完全梳理,2025年以来,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已经斩获或推进以下项目或合作(按时间顺序排序):
中科润宇
3月2日,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州州长佐伊尔·米尔扎耶夫率团访问中国,与北京中科润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签署合作备忘录,确认双方将在扬吉尤利市建设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初期投资1.2亿美元,日处理垃圾能力为800吨,发电量用于满足当地居民的用电需求。根据规划,该工厂未来将进行扩建,预计处理能力将提升至4000吨/日,并创造150多个新的就业岗位。全面建成后,总投资可能达到4亿美元。
军信股份
2025年3月3日,军信股份全资孙公司军信环保(吉尔吉斯)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奥什市垃圾科技处置项目框架协议》,垃圾处理规模预计为日处理2000吨。该项目是奥什市第一个垃圾科技处置项目,主要内容包括绿电中心(通过垃圾焚烧发电)、供热中心(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蒸汽提供热能)和算力中心(利用绿电为算力设备供电以及利用蒸汽制冷等技术降低算力附属设备能耗)。该项目的特许经营期限拟定为最长35年。该项目(绿电中心)的垃圾处理规模预计为日处理2000吨,并根据收集和运输的垃圾数量逐步扩建,提高处理能力。
中国能建
4月2日,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能建)发布《签署重大合同的公告》。中国能建所属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总承包方,与阿斯塔纳市首都供水公司,签署了阿斯塔纳市供水项目合同。合同金额约为6,512亿坚戈,折合人民币约96亿元。该项目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市东南部。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一座规模34.2万m³ /天的取水泵站、两座加压泵站、总长约400km的输水管道和一座处理能力为21万m³/天的净水厂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调试等。项目总工期约为36个月。
光大环境
4月3日至7日,光大环境受邀参加中亚气候论坛,期间,与乌兹别克斯坦投资和工业贸易部、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部、能源部磋商,成功落地费尔干纳州、纳曼干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州、纳曼干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光大环境在中亚投资的首两个项目,设计规模均为1500吨/日,总投资约20亿元人民币。该两个项目的成功落地,是光大环境“两化一型”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成果。
康恒环境
近日,哈萨克斯坦总理奥扎斯・别克捷诺夫、阿拉木图市长叶尔博拉特·多萨耶夫分别与康恒环境董事长兼CEO龙吉生就阿拉木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展开会谈。根据此前双方已达成的协议框架,阿拉木图市将于今年启动一座投资总额约19亿人民币的垃圾处理发电项目。该项目每天将处理2000吨垃圾,并产生约60兆瓦的绿色电力,助力阿拉木图废物处理的比例在2029年达到80%。
康恒环境4月15日消息,乌兹别克斯坦已与康恒环境达成协议,将分别在撒马尔罕和卡什卡达里亚建造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两个项目设计规模均为1500吨/日,总投资共约29亿人民币。项目建成后,将为约800万人口提供固废处置与环境综合服务,年绿色发电6亿千瓦时,项目的建设运行可为当地创造约1000个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