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科技亮相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

慧聪水工业网 2025-04-11 14:27 来源: 聚光科技

4月10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暨第七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盛大开幕。展馆内展台林立、人潮涌动,前沿成果竞相亮相,绿色理念与创新技术交相辉映,一场汇聚政策风向与科技创新的环保盛宴热力上演,生态环保产业的澎湃脉动尽显其间。

作为连续十二年参展的环境监测龙头企业,聚光科技(300203)携旗下自主孵化子公司谱育科技、灵析光电重磅亮相,打造6大主题展区,集中展出40余款自主研发产品,覆盖数智双碳、实验室及污染物、AI环境智能监测、应急监测及监察、环境质量监测、企业污染源管控等核心场景,全面呈现“从感知到决策”的环境监测全链条解决方案,彰显国产高端仪器的技术担当与场景适配力。

01、权威嘉宾莅临指导

聚光科技“硬核科技”备受关注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刘振民,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郭承站等嘉宾团莅临聚光科技展台,对高科技民营企业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创新成果表示高度关注。

在数智双碳展区,国内首台套——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光腔衰荡法)、闭路式涡度通量分析系统引发关注。嘉宾团认真听取讲解,并对聚光科技在碳监测领域的自主突破给予积极评价。

展台C位的“超感官”机器狗引发现场聚焦,嘉宾团驻足观看。这一平台搭载扫描式激光气体遥测仪、红外热成像设备等高端科学仪器,现场演示工业园区自主巡检流程,实现0.1秒锁定泄漏点、2小时完成8小时工作量,智能化实力获得高度认可。

此外,聚光科技展台还吸引众多政府部门、环保厅局、科研院所、行业机构及终端用户代表驻足交流,现场氛围热烈,技术与需求在多方互动中深度对接。

02、“云展”直播上线

足不出户走进环境监测未来

在展会现场,聚光科技重磅开启“云展”直播通道,吸引近万名观众在线围观,共同踏上一场“感知世界 守护世界”的科技探索之旅。聚光科技总经理韩双来围绕环境监测的未来走向,深度解析了行业发展的三大关键趋势:无人化作业、空天地一体化协同感知、AI智能化升级,勾勒出面向未来的环境监测全景图。

03、国产替代全链条方案

40+款创新产品构建环境监测新体系

本届展会,聚光科技围绕“从感知到治理”的全链条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携40余款自主研发产品,打造六大主题展区,全面展现高端科学仪器在平台化、系统化国产替代路径上的实践成果。

以“双碳”战略为引领,灵析光电推出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采用国际领先CRDS技术,达到ppb级精度与秒级响应,已广泛应用于气象、科研与生态场景,支撑我国自主碳监测网络建设。

聚光科技亮相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

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光腔衰荡法)

在实验室自动分析方向,谱育科技引领全自动实验室监测理念,通过模块化平台与AI质控高效结合,实现从前处理到报告生成的全流程智能化,显著提升检测效率与数据一致性,以技术、理念创新推动环境、水质、食品、土壤等行业的新质生产力提升。

聚光科技亮相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

全自动实验室

聚焦环境智能监测场景,聚光科技打造六大“环保智能体”,融合大模型与专业知识图谱,构建“智能感知—精准溯源—指挥决策—协同闭环”的全自动“黑灯模式”。“超感官”机器狗作为智能平台全新产品,具备空天地多维联动能力,推动现场监测向无人化、智能化迈进。

聚光科技亮相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

六大AI精灵

在应急监测领域,便携式气质联用仪具备小型化、智能化、多样品支持等优势,适配多种突发污染应急任务,提升水气土复杂场景下的快速响应能力。

聚光科技亮相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

应急监测及监察展区

针对环境质量提升,谱育科技带来臭氧生成速率分析系统、智能水质分析仪等核心产品,实现大气臭氧污染与水体重金属因子的高精度识别与追溯,服务城市空气质量与地表水环境改善。

聚光科技亮相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

臭氧净生成速率(OPR)在线连续监测系统

面向污染源管控需求,LEL可燃气体分析仪与烟气连续监测系统,覆盖废气处理设施入口爆炸下限监测、排放核查与碳配额管理关键环节,已在多行业落地,助力企业实现达标减排与合规经营的“双赢”。

从“看得见”到“测得准”,从“测得准”到“管得好”,聚光科技正以全链条、全场景的国产替代能力,为生态环境监测提供系统支撑,也为高端仪器国产化打开新局面。

聚光科技作为环境监测领域龙头企业,将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主动融入数智化浪潮,以技术创新拓展感知边界,以系统集成深化治理协同,推动生态环境监测从“数据底图”走向“智能中枢”,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绿色动能,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更大力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