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两会为新污染物治理发出哪些声音?

慧聪水工业网 2024-02-23 08:50 来源:中国环境作者:中环报记者薛丽萍

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拓宽广度、延伸深度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任务。

随着地方两会结束,围绕新污染物“筛、评、控”和“禁、减、治”治理思路,各地统一战线发挥优势,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汇聚了智慧力量。

搭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议题,抗生素再受关注

抗生素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四大类新污染物之一,其在生物医药、农用兽药以及水产、畜禽养殖等行业被广泛运用,随着污、废水排放等进入地表环境,并进一步在土壤、水体等多介质中迁移转化。

一些委员立足本地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际,对完善新污染物的治理措施提出了建议。

上海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市委秘书长陶晔璇表示,生物医药是上海大力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是重点发展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的靶向药物、转基因药物、疫苗等领域,也是产生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的可能高发地。

地方两会为新污染物治理发出哪些声音?

图为医疗垃圾处理渠道       郑凯侠摄

陶晔璇表示,上海市的相关标准尚未针对生物医药类污染物制定具体指标,这导致企业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明确的指引和依据。新污染物与常规污染物普遍共存,现有处理技术难以做到精准打击,整体治理效果不尽如人意。此外,新污染物监测对仪器设备、技术能力和人才队伍要求很高,上海目前尚无一家实验室具有检测所有新污染物的全项分析能力。与此相对,居高的治污成本削弱了生物医药企业在治理新污染物方面的积极性。

从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新污染物治理协调并进的角度,陶晔璇建议,启动“上海市生物医药领域新污染物环境标准”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制定上海地方标准。同时,制定激励政策,将企业新污染物管控成本纳入药品报批定价体系,并对坚持绿色生产、有效管理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优先采购等政策支持。

一些委员则关注抗生素的使用环节与抗生素耐药性风险。

规范抗生素类药品使用管理,严格落实零售药店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类抗菌药物是抗生素管控的关键一环。

青海省政协委员,民盟青海省委副主委,青海大学实验室管理处处长李向阳认为,应强化零售药店抗菌药物销售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李向阳表示,我国是抗菌药物使用大国,据统计,79.4%的居民有自备抗菌药物习惯,部分居民感冒发烧时会自行服用抗菌药物,且常常在无医师或药师指导情况下随意使用。根据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数据,青海省的细菌耐药情况不容乐观,而且通过走访发现,部分零售药店仍存在抗菌药物违规销售情况,应积极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遏制细菌耐药。

李向阳建议,要加强零售药店经营抗菌药物的监管,积极落实《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杜绝无处方购买抗菌药物现象。严格落实执业药师驻店制度,对不凭医生处方销售抗菌药物的药店,要求立即停业整改,并进行严厉处罚。利用各种形式和平台,宣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识及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陕西省政协常委陈斌提出应加强水体中抗生素污染防治。陈斌建议应开展水环境抗生素污染现状专项监测和研究,强化抗生素的生产—使用—废弃全过程监管,研发水体抗生素高效降解技术,宣传引导提高公众对水体抗生素污染危害的认识,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流域综合治理纳入新污染物管控视角

流域水体中新污染物种类庞杂、环境行为多样、各种类之间还存在复杂的复合效应,为我国流域水体的安全保障带来了新挑战。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应该对流域水体中出现的新污染物进行切实有效的管控与治理。

中国农工党四川省委员会将目光聚集在新型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上,在全氟化合物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开展了较长时间的调查研究。

在四川省两会上,农工党四川省委会的一份集体提案提出要加强水生态环境中全氟化合物防控及治理。

这份提案指出,四川省目前流域中全氟化合物整体分布及环境本底情况仍不明确,自然水体中PFASs也发现了广泛的分布现象,其中岷江流域检测出了13种PFASs,亟待系统开展生态环境本底调研。

提案建议,摸清流域家底,全面开展基于已有监测体系的地表水—地下水新污染物调查工作,立足《新污染物川渝联合调查工作方案》以及《四川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重点结合已有监测体系、针对全氟化合物开展下一步详细调查工作,完善污染防治体系等。

另一边,山西省政协委员、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教授柴宝峰则聚焦汾河流域,建议以科技支撑汾河流域新污染物防控,保障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

作为山西城镇、农业养殖业及以煤炭和煤化工为核心的工业园区聚集带,汾河流域形成复杂多样的污染源,排放成分复杂的各类风险有机污染物。

柴宝峰建议,做好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新污染物治理战略规划,满足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基本需求;健全法律法规,推动化学品环境风险管理条例纳入立法计划,加快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专门立法。科技支撑方面,加强研发、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健全新污染物治理科技支撑体系。在省级科技计划中加强科技攻关,结合试点工程,开展新污染物前沿探索研究,加强其监测检测、毒性评估、清洁生产、替代产品等的研发。

提升地方新污染物调查监测能力成热门建议之一

新污染物治理是污染防治攻坚的“新战场”,由于被纳入管理视野的时间较短,当前新污染物调查监测能力在国家级别较为完备,而省市级生态环境监测力量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突出。

多位代表、委员聚焦本地实际,提出进一步夯实地方相关监测评估力量,补齐监测短板。

陶晔璇建议,新建“上海市环境新污染物筛查监测评估与标准研究重点实验室”,编制相关监测方案,制定相关技术指南。以新建实验室为核心,成立“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公共检测与服务平台,开展新污染物监测与分析,并帮助小微企业减少因环保设备缺失、资质不完善而造成环境污染的风险,降低企业的环保成本,提升治理效率。

农工党四川省委会在提案中提出,全氟化合物监测技术、设备要求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其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应尽快形成针对新污染物监测的技术规范,同时结合相关科研单位及高校的技术力量开展系统培训,从而有效服务于新污染物详查工作。

柴宝峰则提出,应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新污染物识别、监测与评估能力,助力实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动。加强治理技术创新,全方位打造新污染物治理保障支撑力量;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信息化平台,提高智能化管控水平;强化监测能力建设,重点提升水源地、城市供水系统新污染物风险监测评估能力;成立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专业技术机构,加强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和新污染物环境监测技术保障能力。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