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提升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水平?

慧聪水工业网 2023-10-16 08:57 来源:中国环境报

为进一步助推长江大保护,生态环境部党校2023年春季学期处级干部进修班部分学员组成调研组于6月7日至9日赴湖北省武汉市和湖南省岳阳市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现状与问题调研,通过深入一线把脉,对如何做好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现状

相关监测资料显示,2020年,长江175个监测点位中,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为“良好”的占36%,“中等”占53%,“较差”占10%,“很差”占1%。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良好—中等”状态。

从分布上看,除泸沽湖水生态环境质量为“良好”外,长江流域重点湖库监测点位整体评价为“中等—较差”,部分评价为“很差”。其中丹江口水库、千岛湖、青海湖和洱海监测点位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为“中等”状态。巢湖、太湖和仙女湖监测点位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为“较差”,滇池监测点位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为“较差—很差”状态,其中“较差”点位占83%,“很差”点位占16.7%。

长江流域水生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珍稀水生生物濒临灭绝。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流域内水生生物栖息地发生改变,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繁衍与增殖,水生生物群落多样性有明显下降趋势,鱼类濒危物种增加、种群数量萎缩、种质资源退化、鱼类资源小型化趋势明显。

二是湖库富营养化严重,水华频发。流域内湖库富营养化仍在发展,水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太湖、巢湖、滇池、三峡水库部分支流库湾等水域富营养化现象明显,水华频发,水体维持功能下降。

三是湿地萎缩,生境退化。近半个世纪以来,长江流域湿地退化严重,仅中下游地区就有1/3以上的湖泊面积被围垦,因围垦而消亡的湖泊达1000余个。

四是水资源开发产生的影响凸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产生的水库淹没、大坝阻隔等因素使长江流域水生生物生境发生改变,部分水生生物受到影响。很多天然产卵场消失,部分鱼类洄游通道受阻,水生生境的异质性降低,水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退化。无序开发、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还造成河流减水、脱水,严重破坏了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健康。

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存在的问题

通过现场和座谈调研,总结梳理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面临以下困难:

一是水生态监测起步较晚,监测点位覆盖有限。目前,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站点主要集中在生态敏感地区,如金沙江、三峡库区等,而高原河流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监测相对较少。同时,由于缺乏流域尺度上的系统规划和整体布局,监测工作缺乏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

二是缺乏统一的水生态监测方法和技术规范,使得监测方法存在差异。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处于“多部门共管水”状态,缺乏统一的水生态监测方法和技术规范,使得水生态监测内容、指标、频次和方法差异较大,监测数据系统性和可比性差,给长江流域水生态评价和考核带来困难。

三是水生态监测能力建设有待提高,自动化智能化监测亟须推广。由于生物监测人员培养周期长,培养难度大,目前我国全国能开展水生态监测的人员仅400人左右。绝大部分省市监测能力薄弱、装备水平低、水生态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水生态监测能力建设有待提高,自动化智能化监测亟须推广。

四是部门和机构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机制,使得监测资源分配不均。流域水生态监测分工不明确,不同的部门和机构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机制,使得流域水生态监测存在部分地区重复建设、重复监测,但偏远重要区域无监测资料的局面,资源优化配置亟待解决。

意见建议

针对当前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测站网建设。在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流域机构统一规划监测站网,统一安排监测任务,统一开展质量控制。通过以点带面,分步推进流域水生态监测机构的建设,再逐步将水生态巡测纳入常规监测中,完善长江流域整体的水生态监测能力建设。

二是加强统一的水生态监测技术规范和评价标准建设。建议加强水生态监测技术攻关,开展水生态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研究,确定适合于长江流域的统一的水生态监测技术方法体系。结合长江流域实际和已有的监测及研究经验,梳理构建长江流域水生态指标评价体系,建设统一的评价标准,以更为客观地评价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

三是加强长江流域水生态能力建设。通过多渠道争取资金改善流域、省、市各级实验室基础设施条件,适时更新监测设备,配备专用监测装备更新监测设备,推广自动化智能化监测技术。系统谋划,做好流域水生态监测各层级实验室的顶层设计,建设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水生生物监测评价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支撑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工作。

四是加强流域水生态监测数据共享和利用。按照最新的水生态考核指标体系,目前鱼类及保护水生生物监测由农业农村部开展,生态流量及连通性监测由水利部开展,部委间数据交流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渠道尚未畅通。建议建立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利用机制,加强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并制定相应的数据标准和共享协议。

作者系生态环境部党校2023年春季学期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