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水质监测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整体规模、未来趋势分析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公众对水质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这促使更多的家庭和个人使用水质检测仪器来监测家庭用水安全,从而推动了水质检测消费市场的增长。同时,政府部门、工业企业以及社会公众对水质检测的需求不断增加,也推动了水质检测市场的快速发展。
水质监测,是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监测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未被污染和已受污染的天然水(江、河、湖、海和地下水)及各种各样的工业排水等。
水质监测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整体规模分析
全球水质检测市场容量已超过300亿美元,展现出水质检测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广阔市场和发展潜力。中国水质检测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66.68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76.2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显著。
水质监测仪器行业竞争派系主要分为国内本土企业和国外企业两大派系。国外水质监测企业如艾默生、赛默飞、岛津、哈希等在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产品成熟度等方面具有优势;国内企业如聚光科技、先河环保、力合科技、雪迪龙等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定差距。在中国,东部地区水质检测企业竞争更加激烈。从水质监测产业代表企业区域分布来看,产业链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浙江、广东、江苏等地区。
2022年1—12月,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7.9%,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2023年1—6月,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7.8%,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1.0%,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2023年1—6月,监测的208个重点湖(库)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湖库个数占比80.3%,同比上升4.1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湖库个数占比5.3%,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随着水十条的出台,国家对水质安全投资力度日益增大,以政府为主体的投资、水质监测仪器、水质分析仪器的水质监测市场格局正逐步形成。水、土、大气等污染防治的不断推进,使我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近年来呈现着快速发展的态势。根据《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要求,在“十四五”期间,空气站点要从1436个增加至1800个,地标水断面点位从1931个增加到3700个。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监管日益严格,我国水质监测市场规模逐渐扩大,我国水质监测市场规模不断壮大。2021年我国水质监测市场规模已经超300亿元,预计到2025年我国水质监测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570亿元,未来几年年均增长率超过15%。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水质监测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显示:
传感器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提高了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推动了水质检测市场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技术标准的制定、市场监管的加强、产品质量的提升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水质检测行业在技术标准制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水质检测的标准存在差异,导致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一些小型和缺乏技术创新的企业可能存在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不达标的问题,对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政府和相关机构对水质检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法规和政策,要求企业和机构对废水、饮用水等进行严格监测,以确保水质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这为水质检测市场提供了政策保障,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水质监测行业市场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水质检测仪器将实现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这将提高水质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人力成本。未来水质检测将更加注重对环境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浓度的监测,实现精细化监测。这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水质状况,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为满足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水质检测仪器将更加小型化和便携化。这将使得检测设备更加易于携带和操作,便于在野外或现场进行快速检测。
综上所述,水质监测行业市场现状呈现出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市场竞争格局多元化、市场驱动因素多样以及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特点。未来,水质监测行业将朝着智能化、精细化、便携化的方向发展,为守护水资源安全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