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多端的CH₄与N₂O排放因子: 实测数据模型分析

慧聪水工业网 2024-11-22 09:18 来源:水业碳中和资讯作者:郝晓地,等

编者按:气候变化和碳排放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污水处理厂(WWTPs)作为重要的排放来源之一,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尽管已有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因子(EFs)的研究,但由于不同处理工艺和核算边界等条件的差异,使其排放因子不尽相同,限制了其参考和比较的价值。本研究通过重新计算文献中报告的现场实际监测CH4和N2O数据来估算其排放因子。结果显示,二级处理平均排放因子为0.0011 g CH4/g BOD5in 和 0.0017 g N2O-N/g TNin。随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神经网络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OD5是影响CH4排放因子的首要因素,且二者呈负相关,而TN则是影响CH4排放因子的次要因素,呈正相关。同时,采用神经网络预测N2O排放因子。结果显示BOD5与N2O排放因子呈负相关,而TN=35 mg/L时N2O排放因子达到最大值。总体而言,AAO和AO工艺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最低;在BOD5/TN比值为2.5-4.9时排放强度最低。中型污水处理厂和大洋洲地区表现出最高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近似方法来估算CH4和N2O的排放因子,可帮助评估污水处理厂的碳足迹,并有助于优化其运营方案。该文将于2025年初正式发表。

文章亮点

01、系统性研究了污水处理厂CH4与N2O多变的排放因子

02、CH4与N2O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0.11% BODin和0.17% N2Oin

03、进水水质、工艺、处理规模和地理因素都影响排放因子

04、分别应用了回归与神经网络方法研究CH4与N2O排放因子

05、未进行排放因子监测的污水处理厂可使用模型结果估算碳足迹

研究背景

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对化石燃料的大肆开采与使用,产生了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因而导致了全球变暖问题。全球平均温度相较1850年已升高了1.59℃,其已成为阻碍人类可持续发展与进步的巨大阻碍。因此,全球社会针对减少碳排放达成共识。污水处理厂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消耗了全球约3%的电力,且每年产生约6.5×108吨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1.3%,以及全球人为甲烷(CH4)和一氧化二氮(N2O)排放的4.6%-5.2%。

排放因子法是一种广泛用于估算污水处理厂碳排放的方法,其计算简单且适用性广,然而其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EF)的精确。污水处理厂的CH4和N2O排放因子确定存在一定的挑战与争议。实地监测获取排放因子最为准确,但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成本。另一种方法是采用文献中报道的排放因子。但这些研究通常采用了不同的核算边界与方法,使结果往往难以直接比较。此外,有研究发现,排放因子会随水质等因素显著变化,使用固定的排放因子固定的排放因子显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本研究旨在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来估算废水处理厂的温室气体排放,以便为废水处理厂提供一种简便的途径来获取其近似排放因子。研究首先通过系统性回顾相关文献,重点分析了废水处理厂中CH4和N2O排放因子。为了避免实验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研究中使用的排放因子都经过筛选,选取了基于实际废水处理厂的排放因子,而非小试和/或中试。随后,研究采用统一的核算边界重新计算了排放因子。通过使用包括多元线性回归和神经网络在内的数学模型,建立了一种基于操作条件估算CH4和N2O排放因子的方法。

主要结果

本研究检索到了46条CH4排放因子数据(来源23篇文献),与146条N2O排放因子数据(来源67篇文献)。

污水处理厂CH4排放因子情况如图1所示,平均排放因子为0.00115 g CH4/g BOD5-influent。AAO工艺的排放因子最低,可能是由于其缺氧和好氧阶段可以氧化并消耗甲烷;高BOD5/N时甲烷排放因子较低,可能是由于反硝化细菌的作用活跃增加CH4氧化。同时为应对高有机负荷,曝气量更大,从而避免了曝气死角,减少CH4产生。污水处理规模较大通常也会导致较高的排放因子,这可能是由于大型反应器管理复杂,易存在死区,从而导致甲烷的产生。

变化多端的CH₄与N₂O排放因子: 实测数据模型分析

图1 CH4排放因子统计情况

污水处理厂N2O排放因子情况如图2所示,平均排放因子为0.00174 g N2O-N/g TNinfluent。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CAS)相比,AO和AAO工艺的N2O排放因子(EFN2O)降低了77%。这意味着反硝化可能是潜在的N2O汇。此外,SBR显示出了最高的排放因子,这可能与其运行模式有关。当BOD5/N为2.5~4.9时,排放因子最低,低于或超出这个范围都将增加其排放。处理规模与N2O排放因子无明显关联。

变化多端的CH₄与N₂O排放因子: 实测数据模型分析

图2 N2O排放因子统计情况

图3a显示了不同地区CH4排放因子的分布,目前大多数甲烷监测集中在纬度37°-59°N的经济较发达地区。显然,这些区域的排放因子可能不适用于其他地区。欧洲的排放因子最高,是其他地区的3到15倍。这可能与欧洲地区的处理标准在全球范围内较为严格有关。图3b显示了不同地区N2O排放因子的分布。大洋洲地区具有最高的平均N2O排放因子。

变化多端的CH₄与N₂O排放因子: 实测数据模型分析

变化多端的CH₄与N₂O排放因子: 实测数据模型分析

图3 (a) CH4 (b) N2O排放因子地理及数量分布

模型分析

对CH4排放因子(EFCH4)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进水BOD5是影响EFCH4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呈显著负相关(P=0.002),尤其是在AO过程中影响最为显著。该现象从前未有报道,可能与高BOD5进水促进好氧/缺氧甲烷氧化的丰度和活性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TN是影响EFCH4的第二大因素(P=0.026),呈正相关。但在CAS工艺中,其影响则不显著。这意味着其影响可能与反硝化有关。

变化多端的CH₄与N₂O排放因子: 实测数据模型分析

图4 EFCH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为了获得更好的拟合效果,研究采用多项式回归与岭回归结合的方法进行拟合,并采用留一验证方法进行验证。拟合结果如式1-3所示,该模型误差小,预测能力强。其可作为实际应用中可靠的参考工具。

变化多端的CH₄与N₂O排放因子: 实测数据模型分析

式中:LQ=lg(Q),处理规模对数(m3/d);LB=lg(BOD5),进水BOD5对数(mg/L);LN=lg(TN),进水TN常用对数(mg N/L)。这些方程可为预测污水处理厂中的EFCH4提供参考。

由于线性回归等方式对N2O排放因子拟合结果较差,因此选用神经网络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构建了采用多层感知器结构,2层隐藏层的神经网络模型,并采用5折交叉验证。该模型训练集平均R2=0.87,验证集R2=0.88,显示了较好的预测能力与泛化能力。随后,使用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方法对该模型进行分析。如图5所示,地理区域、季节与处理过程对排放因子影响最为显著。鉴于之前的研究没有表明地质位置对EFN2O有潜在影响,地理位置和季节的重要性可能反映了气候和温度对EFN2O的间接影响。

变化多端的CH₄与N₂O排放因子: 实测数据模型分析

图5 部分分类特征重要性

图6a显示了BOD5和EFN2O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即BOD5越高,EFN2O越低。当BOD5>250 mg/L时,EFN2O显著降低。图6b显示,在20至55 mg/L的范围内,TN对EFN2O将导致EFN2O升高。在TN=35mg/L时,影响达到峰值。在这个范围内,即使BOD5浓度很高(≥300mg/L),即BOD5/N比值很高,促进作用也没有明显减弱。图6突出了BOD5和TN之间的显著相互作用,特别是它们在高浓度条件下减少EFN2O的协同作用。这表明,有效减少EFN2O需要平衡BOD5水平和相应的TN浓度。在污水处理厂中,至关重要的是不仅要增加碳源以提高BOD5/N比,而且要优化BOD5和TN之间的平衡以实现最佳处理效果。

变化多端的CH₄与N₂O排放因子: 实测数据模型分析

变化多端的CH₄与N₂O排放因子: 实测数据模型分析

图6 SHAP交互效应(a)BOD5与TN(b)TN与BOD5

污水处理厂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如图7所示,N2O的平均排放量是CH4排放量的4倍。SBR碳排放总量最高。相比之下,AO和AAO是碳排放总量中最低的工艺。

相对而言,中型污水处理厂的碳排放量通常很高。大洋洲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最高,高达97 mg CO2 eq/L,由于N2O排放量较高,比其他地区高2.7至3.5倍。在2.5<BOD5/N<4.9时,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最低,降至34.2 mg CO2 eq/L(图7b)。当BOD5/N<2.5时,排放强度将急剧增加。

变化多端的CH₄与N₂O排放因子: 实测数据模型分析

图7 各情景下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估计:a)不同的处理工艺、能力和地区(BOD5in=350mg/L,TNin=50mg/L);b) 不同的BOD5/N比值(TNin=50mg/L

主要结论

本研究通过检索文献污水处理厂CH4和N2O排放实际监测数据,统一边界并重新计算,二级处理的平均EF为0.0011 g CH4/g BOD5in和0.0017 g N2O-N/g TNin。随后建立了一种估算排放因子的方法,通过多项式回归与神经网络预测污水处理厂的排放因子。尽管预测结果可能无法与实际结果完全吻合,但其有助于近似预测污水处理厂CH4和N2O排放因子。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