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化行业变化趋势 2023水利信息化行业发展空间
水利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实现水利信息的采集、输送、存储、处理和服务的现代化,全面提升水利事业活动效率和效能的过程。具体地讲,水利信息化就是在水利全行业普遍应用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开发与水有关的信息资源,直接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等管理决策服务,提高水利行业的科学管理水平。
水利信息化建设要在国家信息化建设方针指导下,适应水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新形势,以提高水利管理与服务水平为目标,以推进水利行政管理和服务电子化、开发利用水利信息资源为中心内容,立足应用,着眼发展,务实创新,服务社会,保障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利部数字孪生平台可实现对我国物理流域进行全要素、全过程的 数字化映射和智能化模拟,在流域防洪和水资源管理与调配等领域将发挥重要作用。水利部数字孪生 平台实现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等 55类 1600多万个水利对象信息联动更新,动态汇聚业务管理 数据 26.2亿条。专线获取高分、资源、环境等系列 23颗国产遥感卫星影像资源,接入 4600多路水利 视频资源,不断提升新型感知能力。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水利信息化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显示:
上半年全国新开工水利项目1.76万个、投资规模7208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多3707个、1113亿元,其中投资规模超过1亿元的项目有1095个。吉林水网骨干工程、河北雄安干渠、福建金门供水等24项重大项目按期开工建设,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为历史同期最多。
上半年,全国落实水利建设投资较去年同期增长4.7%,其中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银行贷款、社会资本3070亿元,占落实总投资的39%。22个省份落实投资超100亿元,浙江、安徽、湖北、广东等8省超400亿元。
水利信息化行业变化趋势
信息化是促进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进行水利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各类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对提升水利行业决策管理水平和水利业务综合分析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态迅速兴起,不断推动全球各行业发生深刻变革。“智慧水利”建设作为水利部水务现代化新的着力点,已成为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
随着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极端气候条件变化及其影响的日益加剧,迫切需要加快完善水利基础 设施体系,推动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强韧性的安全水网,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 会平稳健康安全运行。5月 25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简称《纲要》), 提出到 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 完善,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
2023水利信息化行业发展空间
2022年,我国将织密国家水网,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以150项重大工程为重点,全力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加快实施一批智慧水利项目,推进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工程建设;做好项目储备,对于150项重大工程之外,已列入“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重点项目,要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力争早审批早开工。
随着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工程建设的持续推进,技术平台化趋势进一步深化,海量的数据与丰富的模型汇聚形成以数字孪生平台为核心的数字孪生体系,实现水利活动在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的实时共生。
目前水利行业的数字化投资占比保持在1%~2%,在相关政策和项目的推动下,未来几年将进入信息化投资加速周期,预计2025年投资占比达到2.2%,届时数字化投资比重上升会带来每年超200亿元规模的智慧水利市场空间。
《“十四五”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国家水网骨干工程还包括 防洪减灾(城市内涝)工程、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堤防和蓄滞洪区建设等,总体来看, 宏观政策和行业环境对公司的发展有积极影响。目前水利工程中信息化的建设投资占比在 1-3%之间, 到十四五末预计会到达 5-10%的比例,水工信息化的总额也会逐年有大幅度的提升。
本研究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咨询公司领衔撰写,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海关总署、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国行业研究网、国内外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水利信息化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对我国水利信息化行业作了详尽深入的分析,为水利信息化产业投资者寻找新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