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供水管道产业链发展现状 供水管道行业供需分析
大暑时节,面临长沙气温居高不下、城区用水量大幅提升的现实情况,城市供水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为确保长沙市民安全优质用水,长沙水业集团工作人员不畏酷暑“烤”验,用汗水保障城市供水“血脉”畅通。
受地表温度影响,持续高温致使地下管道受热膨胀,管道内水压升高,供水老旧管线存在爆管隐患。为保障供水管网平稳运行,长沙供水有限公司城西分公司管网办主任陈湘组织他的班组加大管网巡检力度,对供水管线及附属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重点巡查,确保管网运行状态良好平稳。
赶在夏季高峰来临之前,陈湘与他的班组共计完成了5815个阀门及6631座消火栓普查,并完成419个二次供水泵房的巡检、140个泵房的维护保养及590个水箱的清洗工作。同时,通过分区计量等技术手段实施远程监控,目前,城西分公司共计建成512个DMA小区,实现对44.1万块水表监控,有效控制供水管网漏损。
中国供水管道行业供需分析
从储备供给的角度来看,2021年水资源总量29520亿立方米。2021年总用水量592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9%。其中,生活用水增长5.3%,工业用水增长2.0%,农业用水增长0.9%,人工生态环境补水增长2.9%。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54立方米,下降5.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31立方米,下降7.0%。人均用水量419立方米,增长1.8%。
由于管道的零部件,通常会有钢铁、塑料等材料制成。而对于钢铁行业,2022年上半年,钢铁行业运行总体平稳,但呈"高开低走"态势。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供水管道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
中国供水管道产业链发展现状
2021年,监测的210个重点湖(库)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湖库个数占比72.9%,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湖库个数占比5.2%,同比持平。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209个监测营养状态的湖(库)中,中度富营养的9个,占4.3%;轻度富营养的48个,占23.0%;其余湖(库)为中营养或贫营养状态。其中,太湖为轻度污染、轻度富营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巢湖为轻度污染、中度富营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滇池为轻度污染、中度富营养,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丹江口水库和洱海水质均为优、中营养;白洋淀水质良好、中营养。与去年同期相比,白洋淀水质有所好转,太湖、巢湖、滇池、丹江口水库和洱海水质均无明显变化;白洋淀营养状态有所好转,巢湖营养状态有所下降,太湖、滇池、丹江口水库和洱海营养状态均无明显变化。
目前,行业的主要环节是在于水资源的开发以及循环使用,随着水污染日益严重,大量的污染物尤其是有机污染物通过不同的方式进入水体,饮用水水源受到日趋广泛的污染。
传统的混凝、过滤、消毒等自来水工艺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浊度、色度为主,对溶解性有机物去除能力相对不足,而且加氯消毒本身还形成了"三致物质"(致癌、致畸、致突变),直接影响饮用者的身体健康。
因此,最大可能地去除水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消毒副产物等就是饮用水深度净化的目的。水的深度处理在国外应用较为普遍,我国在饮用水深化处理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老水厂均未采用深度处理,只有部分新水厂采用了深度处理。人们开发了许多技术如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臭氧和活性炭联用和各种膜技术等对饮用水进行深度处理。
目前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型社区、写字楼、学校、医院、交通枢纽、公园和步行街等公共场所内大多已设置管道直饮水系统。在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和优质饮用水水质标准提高到接近或与饮用净水水质标准一致前,管道直饮水作为优质供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仍将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总体来看,下游最终是应用于住宅或公共建筑领域。
据统计局数据,1-6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826亿元,同比下降68.7%;亏损企业亏损总额410亿元,同比增长442.4%。
1-6月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额累计增速同比增长76.1%,较上年同期增加74.6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投资额累计增速同比增长1.6%,较上年同期增加24.7个百分点。
上游原材料的变动对于管道行业的供给能力有一定影响,但是由于我国钢材供应基本处于过剩状态,所以影响有限。
本报告对中国供水管道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我国供水管道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