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机器人“首秀”西溪湿地!浙江开启水质自动站全智能运维新模式
“一曲溪流一曲烟”,走进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蜿蜒流转的水十分灵动,水道如巷、河汊如网,舟楫掠过,不时惊起水鸟翩飞,美不胜收。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记者来到位于深潭口野外观测样地的生态站,掩映在茂林深处的白色装置正实时采集水样,传送到一旁的水质自动监测站。
站内,新“上岗”的运维“工程师”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对水质进行自动分析和监测。只见它悬挂在房顶的轨道上,时不时升降、旋转和伸展,镜头对准检测仪器,自动识别数据,甚至还可以自己打开对应的舱门来检测仪器仓内的试剂是否用完。这里,就是整个湿地的水环境监测大脑。
在杭州城市的西北方,这片11.5平方公里的湿地被誉为“天堂之肾”,湿地内河流总长100多千米,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西溪湿地的水质已经从常现劣V类水质提升到稳定II—Ⅲ类水质。而这一片荡漾的碧水,将在智能监管之下得到更好的保护。
“西溪湿地具有多种水域种类,生态资源丰富,我们选择将水质智能运维机器人在这里进行率先试点,在监控良好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充分展示数字化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优势。”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水质智能运维机器人运用多自由度控制、AI图像识别等技术,可替代人工开展全天候的监控、巡视等多种运维与巡检工作,实现以仪器设备状态自动感知、智能辅助决策、远程生产指挥、精细过程管控为代表的实时化、跨空间运维与巡检模式体系,推动管理模式由“传统人工生产”向“数据智能驱动”的转变,为水质自动监测站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智能化运维与监管手段。
水质监测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士“操刀”。而对于多项技能傍身的水质智能运维机器人来说,可谓是轻松上阵。
在现场,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发出作业工单后,水质运维机器人立即自主移动进入作业轨道,对周边环境、仪器设备进行快速扫描,同时,机器人搭载的360度高精度相机对屏幕、阀门、试剂量等关键部件进行图像采集,通过后台图像增强引擎和智能分析系统,实现关键区域的智能识别及故障检测。在人工运维操作时,水质智能运维机器可以监督协助规范操作;当设备出现异常时,机器人还结合人工智能数据分析技术进行预警,联动设备远程排查异常原因。
“总磷试剂摆放错误,请核查。”李阳是西溪湿地水站的一位运维人员,近日,他接收到运维机器播放的语音提示。仔细检查后,他发现将不同标液配置后混放,总磷标液错放入总氮标液瓶。这位“机器人”同事将他的错误行为自动抓拍记录、生成操作报告,避免了问题升级。
据了解,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运维工作目前全部采用人工现场巡查、质控和维护的方式开展,譬如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分析试剂是否用完需要更换,仪器设备是否需要校准和故障处理等等。运维人员每周至少去一次站点,每年达50余次。运维机器人的智能感知,为水环境监管提供了一双“慧眼”,精准又高效。
日前,浙江省地表水环境质量预警预报平台监控人员发现西溪湿地水站氨氮指标异常,连续3组数据超标(4小时监测一次)。水质运维机器人第一时间发现第一组数据异常,根据历史监测数据、仪器设备状态等情况,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分析仪器测量值存在较大误差,将分析结果通过短信及时反馈至水站运维人员。运维人员远程进行氨氮仪器校准,并进行标样测试,整个过程不到两小时。以往通过人工运维、赶往水站处理异常情况的方式,整个过程至少需要十几个小时。运维机器人上岗后,水站日常运维频次可从全年50余次降至10余次,工作效率提升70%。
“目前,西溪湿地的这台水质智能运维机器人能够完成超过20项以上的运维任务,以人工运维辅以智能运维机器人,可以全面防范人为干扰,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浙江有1000多个水站,如果全部采用机器人运维,不仅工作效率提升,还将大大节约水站运维的费用。”上述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在全省推广该项技术,研发移动式运维机器人,探索水站全智能运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