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海排污口核查:三大流域海域局聚焦哪些重点?
“左边手机显示的点位是我们提前规划好的入海排污口核查路线,无人机显示的是实拍画面,需要按照规划路线进行航行。”生态环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海河北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张鹏宇一边操作着手中的无人机,一边向中国环境报记者介绍。他和小组人员正在对青岛市胶州湾入海排污口排查质量进行现场核查。
记者了解到,当前,生态环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海河北海局)、生态环境部太湖流域东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太湖东海局)、生态环境部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珠江南海局)均已启动入海排污口排查质量现场核查工作。
那么,为何要开展入海排污口排查质量核查,此次核查工作3个流域海域局分别有什么特点,现场又该如何核查?
入海排污口核查机制如何部署?
“这些入海排污口点位是当地生态环境局前期已经排查出来的,一共145个。”海河北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郭丽峰操作着手机上的地图,向记者展示着密密麻麻的点位信息,“我们需要现场核查登记情况是否属实,以及在这片排查范围内是否还有遗漏排污口,帮地方查漏补缺,也就是我们正在进行的质量核查。”
图为海河北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排污口类型研判
踏勘3600公里岸线,排查出入海排污口18886个,全面摸清了渤海入海排污口底数……2019年1月,生态环境部启动“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打响了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发令枪”。
排污口虽小,但却是流域、海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节点。为加强和规范排污口监督管理,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指导各地有序开展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全面推进各海域入海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及监督管理各项任务。
水污染问题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排污口是污染物进入环境水体的最后关口、是连接水里和岸上的关键节点。为有效管控入河入海污染物排放,同年12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排污口排查整治作了进一步部署。
根据《通知》,各省份要于2023年底前完成重要海湾排污口排查,完成80%溯源和30%整治任务;2024年底前基本完成溯源,完成70%整治任务,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通知》强调,要加强排污口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发挥河湖长制、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以及地方水污染防治相关工作机制作用,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建立健全“市县自查—省级核查—流域海域局抽查”的监管模式,并明确各级开展核查、抽查的重点。
有口皆查、应查尽查。“生态环境部将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作为了今年重点任务之一,排查质量核查便是其中一项。”海河北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宋鑫介绍,根据要求,各地市需开展地毯式摸排,摸清本行政区域内排污口底数,建立管理台账并动态更新。
根据“十四五”美丽海湾建设要求,各流域海域局对管辖海域内地方入海排污口“查、测、溯、治、管”及海湾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行指导帮扶,同时对管辖海域沿岸地方排污口排查质量进行核查。
不同海域排污口核查差异在哪?
如今,距离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启动已过去4年的时间,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全面开展。那么,面对不同的地理位置、区域环境,从北到南,各流域海域局推进入海排污口排查质量核查工作,又有什么不同?
“北海区主要包括渤海和黄海中北部地区,目前北海区入海排污口排查工作基本完成,其中渤海由生态环境部统一组织,黄海中北部海域由地方政府组织。”郭丽峰告诉记者。
今年6月的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生态环境部正扎实推进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截至目前,渤海入海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84.29%。黄海中北部海域排污口整治情况尚在统计中。
据介绍,为规范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海河北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制定了《2023年度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项目工作方案》。“目前,我们正在对已完成整治的入海排污口开展巡查抽测,对北海区黄海海域部分重点海湾开展入海排污口排查质量核查。其中,青岛、大连两个黄海海域地市便是重点核查区域。”郭丽峰说道。
谈及此次为何选取青岛市胶州湾九龙镇岸段作为质量核查第一站,郭丽峰坦言:“这一岸段属于美丽海湾建设的重点区域,且工业产业聚集,临海养殖产业众多,比较具有典型性。”
记者了解到,为加强区域内陆海污染源头治理和近岸海域水质改善,保护好重要河口生境,以海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太湖东海局也正以“座谈交流+资料核查+现场抽查+抽测跟踪”的形式开展入海排污口排查结果质量核查和巡查抽测工作。
“东海区管辖海域北起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南至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包含黄海南部和东海海域。”太湖东海局海域管理处路博钧告诉记者。
根据《2023年度海南区入海排污口监管工作计划》要求,近日,珠江南海局通过现场复核方式调研海南省入海排污口排查质量、整治进度和存在问题,协助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此次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现场核查是对海南省排查工作质量的一次‘摸底’,我们首先进行全覆盖核查,有口皆查,不需要细分入河排污口和入海排污口。”珠江南海局现场核查小组人员说,根据要求,海南省入海排污口排查现场核查以海口市和三亚市为重点,海口湾和三亚湾海域为重点核查区域。
图为珠江南海局工作人员寻找排污口
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海区,南海区域入海排污口排查及核查工作与北方海域又有何区别?
珠江南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张亚锋告诉记者,“有以下几点不同。”
首先,排查范围要求不同。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为后续入海排污口排查工作做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渤海排查时岸线上溯两公里区域都列入排查范围,而本次排查将按照入海与入河排污口管理边界的新要求确定排查范围。
其次,入海排污口类型分布不同。南方降雨充沛、水系发达,在入海排污口类型分布上,雨洪排口和河汊沟渠占比相对北方较高。
最后,排查难度更高。环渤海岸线以沙岸、泥岸为主,地势平缓,南海区岸线岩岸比例高,地势崎岖,增大了排查难度。入海排污口位置受潮汐影响较大,涨潮时位置较低的排污口容易被淹没,也增大了核查难度。
三亚市海岸线约长263.29公里,入海排污口排查质量核查区域主要在三亚湾,“根据地方上报排查台账,我们选取了10%左右的岸线长度进行核查,主要为居民密集区域。”张亚锋介绍。
现场核查手段方式有哪些特点?
车辆在胶州湾九龙镇尚德大道路缓缓地行驶着,坐在副驾驶的张鹏宇要一直遥控着手中的无人机,紧盯着航拍画面,同时还要对照手机中的路线点位,生怕一个“走神儿”漏下任何一处排污口。
如何对地方进行抽查,确定核查路线?
“核查工作启动前期,我们通过梳理地方工作方案、工作进展、排污口台账信息等资料,掌握排查工作总体实施情况。同时,收集核查区域遥感影像、排污许可、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资料,分析区域内可能存在的排污口情况,确定不同区域核查重点、方式及路线。”张鹏宇告诉记者。
“我们将现场核查和巡查抽测相结合开展,在部分入海排污口抽测过程中需要地方协助,通过与各地市座谈交流、查阅地方入海排污口台账等方式,核对地方上报的入海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及备案等资料,初步掌握地方工作部署及进展。”太湖东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邵晓静介绍。
“在核查区域内,将地方自查排污口信息等相关资料整理形成地理信息资料库。核查过程中会重点关注攻坚战区域、美丽海湾建设区域、入海河流所在区域、入海排污口排查存疑岸段,结合地方入海排污口主要类型特点,以此筛选形成排查重点岸段和抽测排污口清单,重点核实地方排查工作是否实现应查尽查,是否存在超标排放、管控不到位等问题。”邵晓静继续说道。
2022年1月印发的《入河(海)排污口三级排查技术指南》对入海排污口作了明确界定:有监测断面的河流,自入海河口下边界向上游上溯至最近一个临海监测断面范围内的排污口;无监测断面的河流,原则上自入海河口下边界向上游上溯5公里范围内的排污口。具体可根据海水涨落潮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入海排污口较强的‘隐蔽性’以及海岸线复杂的地理状况,使得入海排污口核查过程中对无人机等技术装备的使用比例较高。”张亚锋说。
记者跟进现场核查了解到,各流域海域局均是通过卫星遥感解译、无人机排查、人工徒步等方式,对抽查的入海排污口排查质量进行核查,对地方台账信息(如入海排污口位置、排污口类型、排污口责任主体等信息)进行复核,沿途排查可能遗漏的排污口,并填写排查质量核查表。核查过程中若有新发现的疑似排污口点位,将会在登记表上记录新的点位信息,并反馈给当地生态环境局,由其进一步核实,再确认是否为入海排污口。
“有口皆查,应查尽查,还需要遇水就测。”张亚锋介绍,为了确保排查质量,根据要求,排污口排查和质量核查过程中通常需要同步开展水质快检,“为了在取样后能够快速对疑似排污口进行水质分析,现场核查人员均会携带常规的水质检测仪器,可以在15分钟以内检测出水样的总磷、氨氮、总氮、化学需氧量、pH等指标参数。”
图为珠江南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水质快检
为确保排查和核查过程中“应查尽查、有口皆查”,不漏一口,应对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地形,不同流域海域局也会使用不同排查方式及设备。
“有时也会使用多光谱设备等技术设备对人工难以到达的、地形复杂的区域开展扫测。”张亚锋说。
图为太湖东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工作人员乘皮划艇搭载侧扫声呐排查水下排污口
“我们还会用到无人机、无人船、侧扫声呐、水下机器人、管道潜望镜、示踪剂、复杂水体快速检测箱等排查方式进行现场核查。”邵晓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