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企业饱受应收账款之苦 产业再遇危机
应收账款高企已经成为环境企业发展的致命危机之一。日前,按照《全国工商联办公厅关于收集拖欠企业账款有关信息的通知》要求,环境商会组织对会员企业拖欠企业账款真实情况进行了调研。经调查统计,会员单位普遍存在账款拖欠情况,涉及拖欠款项的项目众多,累计欠款金额庞大,亟需引起关注。环境商会已将调研情况上报全国工商联,以期共同努力,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
日前,“环保圈”统计了187家环保上市公司的2022年年报,结果发现,68.45%的企业应收账款都同比上升,占比近七成。而应收账款占营收的比重,也有3/4的企业高于30%的警戒线,其中有近一半企业比重都超过50%。
应收账款问题已经成为环保产业的一个普遍难题,它使得环保企业拖欠下游材料商货款,有项目不敢接,被迫降薪、裁员和倒闭,甚至连最基本的电费都交不起。如果任由这一问题继续恶化,将会使得在上一轮“混改潮”中幸存下来的中小民营环保企业遭受“精准打击”,并让尚未完全恢复元气的环保产业再遭劫难。
好在,4月28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已经强调“要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这让我们看到了问题解决的希望。
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举行。会议强调,要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
1、应收账款比上年翻了一番
连电费都安排不出来了
身处经济发达的江苏省苏州市,客户范围也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地区,刘淼原来并不觉得应收账款是一件大事。但去年以来,他也开始感受到这方面的压力了。
过去,江浙沪这边的业主基本都能按照合同节点执行付款。好的时候,到了年底甚至还会以“补发农民工工资”的名义多给一点点。但疫情以来,这种情况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付款“打折”。
合同约定的付款节点已经不提了,拖到年底,你去要账,对方就会告诉你,他们没有钱,只能先给付一部分,剩下的以后再说。
至于给付的这部分,可能是欠款的7-8折,也可能是5-6折,折扣多少取决于业主的资金状况。一般越是到乡镇,资金状况越差,折扣也就越低,也许只有3-4折,越往上则情况越好。
环保行业流行“总包-分包”的模式。过去,业主方没钱的时候,总包商有时会自己先行垫付一点。但这两年,经济大环境不好,总包商也没钱,所以也就不愿意垫付了。
不仅不愿意垫付,就连业主方“打折”后支付的那一部分欠款,总包商也要先行扣除自己的成本,然后才会把剩余的款项付给分包商。
“本来现在合同签得就比以前差了,可能只有以前的70%-80%。业主方在这个基础上‘打折’,总包商再扣除一部分,到了环保企业手中可能就只剩下30%-40%了,成了‘打折中的打折’。”刘淼说。
上游业主方回款要不到,下游却还有供应商、银行在催还款,中间还有员工工资、办公开支、水电房租等要保证,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在环保企业身上。有的时候,实在没有办法,环保企业也只能拖欠下游材料商的货款。
层层拖欠,大家都在“死扛”。实在扛不住了,有的企业就不得不降薪、裁员,甚至倒闭。在刘淼看来,如果将来环保产业出现倒闭潮或暴雷潮,那么核心原因一定是因为应收账款。
关于应收账款问题的评论
事实上,刘淼所在的江浙沪地区其实还算好的,过去不欠款,现在打个折。而很多其他地区的环保企业,过去欠款就是常态,疫情状态下则更是雪上加霜,进一步恶化了。
老卢的公司主要从事管线普查、水质监测等业务,他们在河南某地的一个项目,从去年3月开始就没有见到回款,到了年底“象征性”地给了8万块钱,剩下的500多万元则一直拖欠着。
按照合同,去年上半年应该就能回款90%,剩下一点点质保金。但因为疫情,去年上半年项目没有按时完成审计,一直拖到下半年,好不容易审计完成了,回款却又迟迟无法到位。
老卢去找总包商,总包商把所有明细都拿给他看,证明是因为业主方没有付款。老卢和其他一些分包商又去找业主,业主方相关招采部门的领导、城管局的领导都来了,告诉他们财政暂时没有钱,欠款肯定是会给的,但时间上还无法确定。
有的企业给业主方建议,可以通过发债来解决资金问题。但业主方表示,因为前几年债发得比较多,信用已经用得差不多了,现在不敢再大规模发债了,害怕“还不了”。
回款迟迟无法到位,使得老卢的公司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入不敷出,每个月的进项款都抵不上开支,有时候被迫要靠借贷来维持运营。但像他们这样的小企业,借钱也比较困难,只能用个人资产去银行做抵押。
现金流紧张,极大地影响到业务的正常运转。老卢表示,今年他们好多新项目都不敢接了,前两天山东那边出来一个大项目,但是他们都不敢去。因为你去了就要再投入,但公司现在根本没有这个能力,有项目也不敢做。
“现在公司的运营基本停滞了,整个团队也没有什么信心,有种‘快要倒闭了’的感觉。”老卢说。
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受影响可能比较大。而大企业面对应收账款拖欠又会怎么样?其实大也有大的难处。
王莉所在的公司是一家中等规模的水处理企业,日处理量大约在300万吨左右。去年以来,他们的应收账款也比往年翻了一番。
比如他们手里一家位于山东中部的10万吨的水厂,正常来讲每个月应该能有400多万元水费,但业主只能给付110万的基本电费,目前已经欠费1个亿了。
而另外一个县的两家水厂,去年一整年也是“一分钱都没付”,今年初给了100万元,然后就又杳无音信了。正常情况下,这两家水厂一年的回款应该也有2000万元左右。
王莉他们跟业主去沟通,业主的态度非常好,所有的签字流程、付款流程也全部走完了,但就是迟迟没有钱,等着财政来拨款。
总体来看,王莉他们的公司每个月正常应该能够收到1.2亿元左右的水费。但实际上,他们现在一个月也就只能收到8000万元左右的水费,只有正常情况的2/3。
该付的水处理费用付不出来,但业主方有时还会让企业进行技改、提标等工程,王莉他们去年就做了5个亿的提标改造工程。
回款延迟,新工程又不断上马,种种因素,造成了到2022年年末,王莉他们公司的应收账款比上一年翻了一番。之前不到10个亿,而2022年末则达到了近20亿。
作为一家总资产近百亿,拥有数百家项目公司的中型环保企业,王莉他们对于资金的需求量非常大。应收账款扩大,使得他们在2022年过得十分艰难。
“每个月都有一些硬性支出,比如薪酬、税金、还本付息等等。每次到了季度还本付息、季度缴税的时候,其他资金就都安排不了,甚至连电费这些必要的支出和成本都安排不出来。我们只能求着政府,先不要给我们停电,容我们再缓两天。”王莉说。
有限的资金,也只能先给最着急的地方使用。几百家项目公司,“哪家最急先给哪家安排”。
幸运的是,王莉他们背后还有一家母公司,不是环保行业的,经营状况还可以,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些资金支持,“背靠大树好乘凉”。
“如果没有母公司,光是靠自有资金,那我们可能早都破产清算了。”王莉说。
2、七成环保企业应收账款增加
3/4企业超过警戒线
三家环保企业,两家小型的,一家中型的。既有业主在北方欠发达地区的,也有业主在江浙沪经济发达地区的,但都不约而同遭遇到了应收账款问题。那么,从更大范围看,应收账款问题是不是环保产业的普遍现象?
“环保圈”统计了187家环保上市公司的2022年年报(详见文末),结果发现,这个问题还真是普遍存在。
2022年,187家环保上市公司中,应收账款同比上升的有128家,占比高达68.45%;其中上升幅度高于50%的就有28家,占比达到14.97%。
应收账款同比下降的,只有59家,占比31.55%。
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则越来越高。187家环保上市公司中,应收账款占营收比重超过100%的就有30家,占比达到16.04%;占比超50%的也有91家,占比48.66%;低于30%警戒线的只有50家,占比26.74%。
也就是说,刚刚过去的一年,大约有七成环保企业的应收账款都是增加的,只有三成出现了下降。
而应收账款占营收的比重,则有3/4的环保企业都高于30%的警戒线,其中近一半企业比重超过50%,接近1/6的企业比重高于100%。
以东方园林为例,2022年,他们的应收账款是77.75亿,同比上升11.28%。而这一年他们的总营收则为33.73亿,还不到应收账款的一半。
东方园林2022年应收账款数据
东方园林在年报中解释说,市政园林项目的传统模式通常需要企业先垫资后收款,因此会形成大量合同资产和应收账款。公司市政园林工程业务的投资方是地方政府,虽然地方政府信用等级较高,但存货结算和应收账款回收效率不可避免地受到地方政府财政预算、资金状况、地方政府债务水平等的影响。
对此,公司已根据公司制度及相关会计政策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来降低存货减值风险,同时也将严格执行应收账款减值政策并控制相关风险。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东方园林不存在大额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的情况。
总之,应收账款问题已经成为了环保产业的一个普遍难题,值得引起关注。
关于应收账款的问题,多个环保行业组织、行业代表也曾先后发出过呼吁。例如,2022年5月,在接受《中国环境报》采访时,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马辉就表示,在市政领域,受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大,项目回报模式不清晰等因素影响,环境服务费的支付难度加大,这两年疫情等原因进一步拖慢了回款进度。
2022年7月,E20水网固废网也发布文章《地方政府延期付款,环保公司成刀尖上的舞者》称,政府不能按时、足额支付费用,PPP协议因为地方政府领导调整不能履行,这些环保产业的老问题因为疫情原因更加严重了。
2022年8月,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会长郭承站还表示,此前与28个省市近160家环保企业交流,他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态环保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受经济下行影响,环保工程、运营项目回款慢、回款难等现象严重,造成企业经营成本增加。
到了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书鹏又建议,可以参考住建部颁布的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制定并推行环保工程项目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重点限定支付条款,以便于从源头上解决环保行业回款难的问题。
总之,“应收账款问题严重”已成为环保产业的共识,受到了业内各方的广泛关注。
3、疫情后遗症
“源头无水”造成下游层层拖欠
环保产业的应收账款问题,为什么突然恶化了?原因比较复杂。
从根本上讲,环保产业的商业模式就是需要企业先垫资、后收款,因此才会形成大量的合同资产和应收账款,这其实是造成应收账款问题的根源。
同时,行业流行的模式是“总包-分包”,环保企业的上游是总包商,再上游才是业主单位。回款难,一方面是由于业主方没有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总包商不愿意自己垫钱。
此外,还有一些个别因素,比如项目管理差,造成污水厂建设完成后,不能按时完成调试,审计完不成,也会让环保企业按时无法拿到回款。
还有的时候,业主方领导更换,也会造成一些对接困难,使得“战线拉长”。
包括一些付款形式的变更,从最早的电汇变成后来的承兑,从银行承兑又变成商业承兑,再变成保理什么的,应收账款逐渐被“金融化”了,无形之中也会增加环保企业回款的难度。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从根本上讲,很多时候其实还是因为“源头上就没有水”,最终才会造成下游环节的层层拖欠。
而这两年,最大的变量则是“疫情”。一方面,疫情期间,业主方资金都向抗疫倾斜,导致环保服务费用也被挪用到抗疫上面去了;另一方面,疫情期间还推出了很多优惠政策,如减税、免税政策等,导致地方政府的收入大幅减少,财政支付能力也因此下降。
2020年2月,国家税务总局连发4份文件,推出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
而这些财政方面的状况,最先反映到的就是环保行业。因为环保行业具有很强的公共服务属性,他们的主要客户就是各级地方政府。
虽然现在疫情管控政策调整,大家都感觉“疫情已经过去了”。但实际上,疫情对于经济的冲击还有些后遗症,特别是对于环保行业的影响仍然持续存在。
广东省环保产业协会2022年也曾发布过一份《广东省环保企业业务项目拖欠款情况调研报告》。其中显示,据抽样调查的环保企业反映,拖欠款主体类型主要就是政府部门,占比高达55.77%;其余则是包括国企、央企、私企在内的企业客户,占比达到44.23%。
而在被拖欠款的企业类型方面,主要则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占比均为40.00%;其次则是上市企业等其他企业,占比16.36%;再次是外资企业,占3.64%。
在拖欠款项的原因上,政府部门拖欠款的主要原因是建设资金不到位,占比达40.00%;其次包括项目延期、验收延迟、财审滞后等其他原因,占比到32.73%;再次是主管领导调离、项目取消等。
企业客户拖欠款的,主要原因则是资金链出现问题,这种情况占比达31.88%;其次是企业客户故意拖延,占了23.19%;再次是企业客户停产(破产)、付款审批流程长等其他原因;最后则是双方因各种原因造成纠纷,累及款项回笼。
无论是什么原因,拖欠账款最后都极有可能对环保工作造成伤害。一位环保企业的高管表示,因为资金环境恶化,大家都把成本继续转移到下游方,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当你的设备制造商拿不到钱的时候,他们就很有可能粗制滥造、偷工减料,导致整体的质量下降。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马辉也表示,拖欠服务费加剧了环境企业的压力,而一旦环境企业运营受阻,就会对环境基础设施的长期达标运营产生影响,增大环境公共安全风险。
4、没有一个好的渠道
能够“正儿八经”地把钱要回来
面对高企的应收账款,环保企业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没有?答案几乎是“NO”(没有)。
一般来讲,企业的第一选择都是“沟通”,但得到的答复往往是“财政没钱”,最后就是一个“等”字。
也有的企业,实在忍受不了,只好提起诉讼。但诉讼的成本太高,而且拖得时间太长。即使最后胜诉了,能否执行下来也是一个问号。
此外,由于现在环保行业“内卷”严重,政府类客户都是大家非常珍视的。一旦起诉,就很有可能面临客群关系的崩断,一个区域的客源就从而失去了。
前不久,升禾城市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升禾环保”)就把贵阳市南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南明区环境卫生管理站,以及南明区西湖路街道办等7个街道办起诉了,请求法院判令9名被告共同支付增加的作业服务费(承包费用)约6927.11万元。
▼升禾环保关于重大诉讼的公告
而公开信息显示,被起诉的贵阳市南明区,其实是升禾环保的第一大客户,贡献了公司23.03%的收入。
一般来讲,对于这种“第一大客户”,环保企业都是能忍则忍。但这次,升禾环保也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因为他们2022年的净利润只有570万元,而应收账款却高达6900余万元。
老卢说,从去年到今年,他发现提起诉讼的环保同行越来越多了,他身边就有好几起。但最后的效果似乎并不好,他的一个朋友,起诉了北方的一家国企,法院花了6个多月时间调解,最后结果也只是“各打五十大板”。
而一旦起诉,还可能给自己招来新的麻烦。业主方有可能会来检查环保企业,说你的水质超标、成本监审存在问题等等,谁又能保证自己在运营中一点问题都没有呢?
沟通无结果,起诉又不敢,无奈之下,环保企业也只好“花式自救”。比如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每周两次会议汇报,但也是毫无进展。
王莉他们还想过去找一些城投机构,帮着地方政府发债,或者跟政府进行一些资源互换等,但效果也是差强人意。
实在没办法了,也不能眼看着项目烂尾,就只能推动政府对项目进行回购,相当于把资产变卖了。虽然也是亏得厉害,但“不卖就会一直亏下去,卖了则是及时止损”。而且除了政府会回购,也不会再有第二个人去收拾这些烂摊子了。
不过,政府回购的缺点是周期长,一般都得谈个2-3年,也挺困难的。
总之,对于应收账款问题,环保企业目前仍然没有一个好的渠道,能够“正儿八经”地把钱要回来。
5、结语
现在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寄希望于政府主动作为,帮助环保产业化解应收账款问题。
好消息是,在4月28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已经强调:要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
事实上,最近几年,政府也先后组织过几次清偿民营中小企业账款行动,比如2018年11月工信部牵头的一次,还有2022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的一次,当时还把清欠列入了2022年审计和国务院大督查的重点。
虽然这些清欠行动能够让问题暂时得到缓解,但风头过后,环保产业的应收账款问题就又像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找到一个根本性的解决方案,让环保企业不再长期饱受应收账款之苦?
(文中刘淼、老卢、王莉为化名)
附:187家环保上市公司2022年应收账款数据(数据来源:百度股市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