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汛期水污染“零存整取”情况 该如何找准防控着力点?

慧聪水工业网 2023-05-17 08:47 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薛静 李文君

分析海河流域地表水水质国控断面监测数据可以发现,近年来流域优良水体比例在年度内沿时间呈现明显的“V”字形变化趋势,在6月—9月汛期达到最差,汛期污染成为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制约因素。汛期污染是城乡面源污染随降雨集中暴发的体现,背后反映了各地城乡面源污染的程度,也可以为面源污染防治指明方向。

生态环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在流域水环境问题调查中发现,“旱季藏污纳垢、汛期零存整取”的面源污染现象在流域内普遍存在。根据调查,位于浊漳南源的北寨断面汛期污染强度多次位居全国前列,主要原因就是受城市面源污染所累;渤海海域部分入海河流总氮浓度偏高,与流域内农业种养植、农村生活污水等农业面源紧密相关。

在部分人口、工业聚集区,工业企业点源汛期污染也不容忽视。如据走访调查,子牙河某支流下游沿岸工业集中区汛期偷排漏排、污水溢流直排、企业借雨洪排口排污等现象仍有存在。监测数据显示,紧邻河北省某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某三级河流化学需氧量、氨氮指标浓度与降雨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汛期污染防控应找好“点、线、面”三个着力点,进行针对性发力。

一是“点”上发力,着力做好入河排污口管控,守好污染物入河最后一道关口。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积极开展排查溯源,实施分类整治,严格监督管理。在工业聚集区,强化执法检查和排放管控,一方面严惩重罚暗管排污、借雨排污、违规倾倒排污等主观恶意偷排偷放行为,另一方面排查管控好入河排污口前端管网破损、错接混接、雨污混流、汛期溢流等基础设施短板。汛期强降雨会导致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进水的泥沙、悬浮杂质过多,水力负荷过高,特别是初雨期间进水量和进水污染物浓度短时间可升高数倍甚至数十倍,预处理及生化处理设施受到较大冲击,造成汛期超标排放频发。因此,汛期应密切关注水雨情信息,紧盯进水水量水质变化,加强预警研判和应急值守,及时启用备用设施,适时调整工艺,视情况建设并启用初雨调蓄池,尽可能减少污水溢流及超标排放。

二是“线”上发力,着力做好支沟支渠管控,维护好流域水生态系统的“毛细血管”。海河流域部分区域在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控工作中存在“重干流、轻支流”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未设置国、省、市控地表水考核断面的三级及以下河流沿线工业点源截污控源不到位,旱季藏污雨季集中排放、污水直排、雨水管网排污等问题突出。比如,子牙河某支流下游长度约20公里、涉及3个乡镇的河道沿岸工业企业众多,不仅存在疑似工业污水直排问题,河流的支沟支渠还普遍存在垃圾围河、阻水拦水、水环境脏乱差等情况,与干流水生态环境质量差距较大。对干流河道来说,这些位于工业集中区的“毛细血管”沟渠,是除入河排污口外重要的污染汇入源,应强化支沟支渠污染排查管控,严格落实河长制各项措施,持续开展清河行动,保障干流水质安全。

三是“面”上发力,着力做好农业农村面源管控,争取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海河流域河滩地开垦种植现象普遍,化肥施用强度偏高。比如,子牙河某支流上游沿岸化肥施用量约为20公斤每亩,高于安全水平约35%,造成可直接冲刷入河的面源污染;沿河村庄多数未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已建设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重建轻管,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仍存在农村污水直排现象。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量大面广,来源和传输途径复杂、产生底数及入河通量不清,涉及的责任主体和主管部门多。在农村地区特别是种养殖业发达、河滩地种植现象较多的地区,着力构建多部门沟通协作工作体系,形成工作合力,持续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争取在摸清底数、发展节水农业、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