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如何拓展潜在的蓝碳增汇途径、将海洋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看看这个样板就知道了
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以下简称烟台片区)以发展蓝碳经济作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重要切入点,搭建黄渤海蓝碳监测和评估研究中心,重点围绕黄河三角洲区域监测评估多种碳汇本底值、拓展潜在蓝碳增汇途径和方式等方面开展工作。通过对河口、湿地及海草床试点监测和评估,开展海洋生物固碳监测评估、海洋生态预警等新技术研究,努力将海洋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经济发展优势,服务“双碳”国家战略,争创海洋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强化蓝碳培育发展顶层设计,搭建方法学理论体系
蓝碳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烟台市拥有丰富的养殖贝藻、海草床等蓝碳资源,有条件在发展蓝碳经济、推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实现突破。烟台片区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蓝碳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联合多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培育发展蓝碳经济的实施意见,按照“分步实施,快速推进”的原则,重点围绕蓝碳金融创新、蓝碳市场交易、蓝碳增汇行动、蓝碳研究策源、蓝碳产业生态等五个方面确定了22条具体行动,构建完善蓝碳经济创新发展的支撑体系。
提升蓝碳研究能力与技术水平,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按照山东省与国家相关部委《关于服务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合作协议》的要求,烟台片区依托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共建“黄渤海蓝碳监测和评估研究中心”、海草床生态系统养护观测站和海洋生态预警联合实验室,重点对典型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沉积物进行调查,全面掌握蓝碳资源家底,建立黄渤海区蓝碳监测动态数据库,对于烟台片区探索利用海洋生物进行固碳,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重大生态恢复工程碳汇功能评估技术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
目前,黄渤海蓝碳监测和评估研究中心已在长岛—庙岛西口湾海草床分布区开展实地调查,确定海草、礁体种类,获取了相关数据信息和影像资料;开展的黄河口盐沼典型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现场调查,已初步摸清黄河口盐沼碳储量的本底现状及变化趋势。同时,依托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开展本底技术调查和蓝碳评估工作,以“可核查、可报告、可计量”为目标,评估片区海洋生态系统总储碳量和年碳汇量,总体掌握蓝碳生态系统分布、现状及变化趋势,摸清蓝碳资源本底,有效发挥沿海湿地、海洋的固碳作用。
海洋碳汇金融创新,加强蓝碳发展区域品牌力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积极引导银行保险业开展蓝色碳汇金融创新,成立全国保险行业领域第一个海洋保险创新研发中心,全国首发政策性海洋碳汇指数保险。以海水年均颗粒有机碳含量为衡量标准,利用卫星遥感等数智化手段,测算海水中颗粒有机碳含量进行精准定损,建立起大区域海水养殖碳汇指数的计量、核算方法及损失保障工作机制。在确定年均颗粒有机碳含量基数前提下,对海水含碳量下降部分进行保险补偿,补偿资金将继续用于提升海洋有机碳含量,维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系统,恢复和提高海洋固碳能力和应有的固碳水平。目前,烟台片区已完成投保海洋面积10万亩,最高补偿金额达到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