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思茅河劣Ⅴ类水质断面“清零”

慧聪水工业网 2023-04-11 09:22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22年,普洱市思茅河莲花乡断面水质达V类,全年均值实现脱劣目标。”这是记者在日前召开的云南省水环境质量提升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获得的好消息。

2018年以来,思茅河莲花乡国控断面水质处于劣V类,普洱市多次被生态环境部和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约谈,各级巡视督察检查要求其整改,并被作为“久拖不决”的典型通报。

面对这一窘境,普洱全市上下坚决扛起河流治理的政治责任,精准施策、攻坚克难、扎实推进思茅河水环境问题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成立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制定方案标本兼治

据了解,思茅河是普洱市中心城区唯一贯穿南北、连接“五湖八河”的排水通道,主河道全长57.5公里,属澜沧江三级支流。受多种因素影响,自2018年以来,思茅河主要污染物氨氮、总磷年均值最高浓度分别达8.08毫克/升、0.805毫克/升,断面水质长期为劣Ⅴ类。

究其原因,思茅河综合整治中存在建管分离、指挥与实施脱节、多头交叉管理等问题。由于体制机制不顺、责权不清等原因,治理责任、措施未能真正落实到位。2019年以来,普洱市和思茅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方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实施了一系列工程性措施,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没有实现水质稳定脱劣的目标。

思茅河污染治理问题被当作“久拖不决”的典型通报后,普洱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将思茅河污染治理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向省委、省政府立下2022年实现思茅河劣Ⅴ类水质断面“清零”的军令状,制定脱劣攻坚行动方案,拿出坚决有力的措施认真整改、全面整改、彻底整改。

2022年5月,普洱市委、市政府将思茅河综合治理指挥权移交思茅区,同时将市城投公司、市水务公司一并下划,成立脱劣攻坚行动领导小组,抽调23名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明确1名处级干部常驻一线指挥,两名治理专员分片包干负责,构建起以思茅区为责任主体、市级有关部门联合协作的组织指挥体系,确保了整改治理工作统筹协调、指挥顺畅、高效运转。

在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的指导帮扶下,普洱市改变“末端截流”的治理思路,研究制定了《云南省普洱市莲花乡断面脱劣攻坚行动方案》,坚持“标本兼治、远近结合、以近为主”的基本原则,按照“排除外水、雨污分流、污涝同治”的工作思路,坚决把思茅河劣Ⅴ类水质断面“清零”攻坚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第一场硬战”来打。

精准弥补短板,推进控源截污、雨污分流落地落实

据了解,思茅河的8条支流在未进入主城区前,水质均为地表水Ⅲ类标准以上,而流经主城区后水质均劣于Ⅴ类。因此,彻查思茅河水质污染源成为普洱市加快推进整改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经认真排查分析,思茅河水质致劣的主要污染因子是氨氮超标,城市配套设施滞后、污水管网错接混接和管理缺位缺失。城市生活污水大量进入思茅河,是导致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围绕治理城市生活污水,普洱市各级各部门主动认领任务,重点从强化水质监测、整治集贸市场、开展机关单位商超酒店等内部雨污分流整改、实施老旧小区和城郊接合部雨污分流改造、补齐市政污水管网空白区、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等8个方面,实施补短板、强弱项攻坚行动。

普洱市在开展溯源排查过程中,针对城区管网底数不清、污水流向不明等实际问题,从10个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抽调近200人,一个井、一条管、一个小区地进行地毯式排查登记,累计排查出 539个入河排口、94个山箐水入城点、450余处市政管网错接混接点。同时,在思茅河及8条支流河道布设72个监测点,成立水质监测数据分析评估专家组,及时研判水质变化趋势,精准查找污水来源,跟踪评估截污和治污效果。2022年,共开展水质监测376次,编制上报水质监测专报329份,发出水质预警函38份。

普洱市通过精准研判,锁定思茅区南屏镇洗马河片区老旧小区及7个集贸市场为思茅河主要污染源,自2020年4月启动464个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力求在源头将雨水和污水进行精准分流,最大限度将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

记者在南屏镇林源路一老旧小区内看到,改造后的污水管网建设规范、运转正常,整个小区没有污水溢流、裸露地表及污水井冒水的现象,真正做到了居民生活污水全收集。

据了解,截至目前,思茅区已经完成所有集贸市场、城郊接合部村庄和428个老旧小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累计投入资金4.1亿元,建成污水管道 249千米,极大提升了雨污分流和污水收集能力。完成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水质水量“双提升”工程,新建日处理规模1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设施,日污水处理能力从5万立方米提升至7万立方米,氨氮、总磷出水水质从一级A标提升至地表水Ⅳ类标准。

建立流域执法检查长效机制,营造全民参与共治氛围

在推进思茅河水环境治理进程中,普洱市采取强化执法督查、立法建章督治、领导推动督办等多种有力举措,力求河道管理常态化、长效化。

普洱市生态环境局着力加强思茅河流域常态化执法检查,积极开展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检查,建立流域执法检查长效机制,紧盯重点时段、重点企业,依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019年以来,共对思茅河流域11家涉嫌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进行立案查处,共处罚款321万元。

为使思茅河保护治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普洱市于2023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普洱市思茅城区河道管理条例》,将河(湖)长制进一步纳入法制化轨道,督促各级河长依法落实责任,深化“河(湖)长+ 检察长”协作机制。河(湖)长每月对思茅河及8条支流巡查3 次以上,结合创文、绿美城乡建设等,常态化开展干部群众清河志愿活动,营造全民参与、全民共治氛围。建立“巡河网格员”机制,将城区河道划分为41个网格,巡河网格员加强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分办督办、整改销号。

同时,严格督查督办。由普洱市纪委发出提醒函23份,思茅区委发出交办单102份,市、区纪委监委持续跟进监督单位内部雨污分流整改,督查部门坚持随机抽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深入整改治理一线明察暗访,确保各级各部门责任落实到位、整改措施到位、问题解决到位。2022年以来,立案审查调查12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1人,谈话提醒、批评教育6人,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完善制度机制37项,干部作风明显转变。

记者了解,虽然思茅河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但由于城市管网历史欠账多、河道水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实现水质稳定达标任务依然艰巨。下一步,普洱市将着力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持续巩固提升思茅河治理成果,推进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面对涉水问题,如何因地制宜处理好科技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近日,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乡村治水新科技》纪录片在央视总台两集连播。纪录片重点聚焦奉化治水无人机(船)测绘、脱氮菌净水、种木桩固堤、透水砖铺路等精彩内容,向全国观众展示了奉化区以新科技、新理念破解江南水乡治水难题,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为什么奉化区乡村治水经验能走出浙江,走向全国?原因还得从多年前奉化水环境说起。曾经的奉化,黑臭河、垃圾河仍有,污水横流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每到台风暴雨频发的季节,农田被淹、河水倒灌,村庄变成汪洋一片,不仅影响村民出行,更是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为治疗水“患”,奉化区从摸清家底、加强监测入手,运用机载激光雷达、无人测量船等“黑科技”绘制三维水上水下地形图,助力河道清淤。

“机载激光雷达搭载在最高可飞达500米的无人机上,对地面上所有捕捉到的物体进行精确测量,将测绘所得数据进行彩色成像并实时传输到系统后台。2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1平方千米的测绘工作,上百千米的测绘工作不到3天就能完成,和人工测绘所需的3个月相比,机载激光雷达的测绘效率大幅提升。”奉化区治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天上有无人机,水里还有无人船,工作人员通过远程操控配备导航器与超声波探头的无人测量船,水下情况轻松一览无余。

有了监测基础信息数据,奉化区科学分析,精准发力,大力推广脱氮菌净水、木桩固堤、透水砖铺路等技术,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

为解决水体含氮量高的难题,奉化区采取每吨水投放约10g脱氮菌的方法,3天—5天后就能将水中的总氮含量降到1.5毫克/升以下。

为解决防洪标准低的历史遗留问题,奉化区将6米长的松木桩固定在河堤下方,形成密实的挡墙从而加固护岸,帮助淤泥层提升承重,有效避免河堤滑坡。为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难题,奉化区采用“海绵城市”的创新技术——透水砖,通过定制透水砖,使用碎石代替混凝土铺设道路,加速强降雨时的渗水,将雨水快速排走。

在各类新科技助力下,奉化区有力推动了河湖综合整治、沿线休闲游憩设施建设、宜居城乡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让沿河堤坝、水系廊道实现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的美好愿景,成为区域百姓游玩的好去处,绘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优秀样板。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