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实施!关于废气、水质、土壤及地下水监测方法 生态环境部再发7项国家标准
近日,为进一步规范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生态环境部正式批准《环境空气 65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等7项标准为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并在网站公开全文。范围涉及环境空气、固定污染源废气、水质、土壤和沉积物、地表水等,聚焦其测定与检测方法。
环境空气65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HJ 759—2023)
代替2015年发布的HJ 759-2015,用于规范环境空气和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空气中65种挥发性有机物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的测定,为首次修订,由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牵头起草。新标准将从2023年8月1日起实施,主要修订内容有:
——扩展了适用范围,增加了对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空气中 65 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删除了目标化合物中甲硫醇和甲硫醚 2 种组分;
——完善了采样技术要求;
——增加了对标准使用气的加湿要求;
——增加了选择离子监测方式以及此模式下的方法性能指标;
——增加了非液氮制冷浓缩方式的方法性能指标。
固定污染源废气 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 1286—2023)
标准为首次发布,规定了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和相关废气参数连续监测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技术性能、监测站房、安装、技术指标调试检测、技术验收、日常运行维护、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以及数据审核和处理等有关要求。适用于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的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将从2023年8月1日起生效。
固定污染源废气 烟气黑度的测定 林格曼望远镜法 (HJ 1287—2023)
标准为首次发布,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烟气黑度的林格曼望远镜法,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排放的灰色或黑色烟气在排放口处黑度的测定,不适用于其他颜色烟气的测定。自2023年8月1日起实施。林格曼黑度级数,即评价烟气黑度的一种数值,可通过肉眼观测的烟气黑度与林格曼烟气黑度图对比得到。
水质 丙烯酸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HJ 1288—2023)
标准为首次发布,规定了测定水中丙烯酸的离子色谱法,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丙烯酸的测定,自2023年8月1日起实施。方法原理为:样品中的丙烯酸经阴离子色谱柱交换分离,电导检测器检测,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当进样体积为 25μl时,方法检出限为0.08 mg/L,测定下限为0.32 mg/L。
土壤和沉积物 15种酮类和6种醚类化合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1289—2023)
标准为首次发布,将从2023年8月1日起实施,规定了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种酮类和 6 种醚类化合物的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15种酮类和6种醚类化合物包括:乙醚、丙酮、甲基叔丁基醚、二异丙基醚、乙基叔丁基醚、2-丁酮、甲基叔戊基醚、2-戊酮、乙基叔戊基醚、3-戊酮、甲基叔丁基酮、4-甲基-2-戊酮、2-己酮、环戊酮、3- 庚酮、2-庚酮、环己酮、6-甲基-2-庚酮、二异丁基甲酮、3-辛酮、2-辛酮等。
土壤和沉积物 毒杀芬的测定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HJ 1290—2023)
标准为首次发布,规定了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毒杀芬的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适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3种指示性毒杀芬同类物 P26、P50 和 P62的测定,将从2023年8月1日起实施。方法原理为:土壤或沉积物中毒杀芬目标化合物经有机溶剂提取、净化、浓缩、定容后,用气相色谱分离,三重四极杆质谱仪检测。根据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定性,同位素稀释内标法定量。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编码规则 (HJ 1291—2023)
标准为首次发布,规定了地表水环境质量常规监测点位编码方法和编码规则,适用于全国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和渠道)环境质量常规监测点位代码的编制,以及与监测点位相关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服务等,将从2023年8月1日起实施。编码原则:唯一性、简明性、兼容性、稳定性及可扩展性。
随着相关标准修订完善及发布,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将有据可依,朝着更加精细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作为从业者更应时刻关注标准中的新变化,以及时调整运营策略,抓住标准落实之前的机遇期,抢先布局,以不断巩固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