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话攻坚|王金南:尽快完善国家水生态环境质量标准体系

慧聪水工业网 2023-03-13 09:32 来源:中国环境作者:中环报记者文雯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副主席、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在今年全国两会提交的提案中建议,尽快完善国家水生态环境质量标准体系。

环境质量标准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靶向和标尺,是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考核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全国水环境质量处于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可比理化指标国控断面水质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对标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水生态环境领域需要构建面向人体健康和水生生物安全的国家水生态环境质量标准体系。

王金南指出,当前水环境质量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现行标准已不适应新时期水生态环境形势。现行标准是“十五”时期我国水污染严重的历史背景下制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水质发生跨越性好转。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可比理化指标优良比例达到85%左右或以上后,水环境质量进入相对稳定阶段。新时期应进一步体现精准科学治污要求,化学需氧量(COD)是否继续列为地表水指标、陆海统筹总氮限值衔接、新污染物(微塑料、抗生素、有机氯农药等)纳入标准等应提上修订议程。

二是缺乏统一的水生态质量评价依据,生态严重“缺位”。在水生态方面,水利、农业和生态环境部门基于各自的工作积累和职责划分制定了水生态质量评价的部门规范,水利部门侧重资源开发和河湖健康指标,农业农村部门以鱼类指标为主;生态环境部门综合水质、水生境和水生生物等方面,正在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

三是基于人体健康和水生生物安全的本土基准研究差距较大。环境基准是制定环境标准的科学基础。美国水质基准根据保护对象分为三类:保护水生生物的水质基准和保护人体健康的水质基准为主,辅以感观基准。截至2020年我国仅发布了镉、氨氮、苯酚等3部淡水生物水质基准和中东部湖区湖泊营养物基准。

王金南表示,加快建立和实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战略,建立完善的国家水生态环境质量标准体系,是新形势下深化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需求,是完善新时期水生态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满足人体健康和保障水生生物安全的必然要求。

为此,王金南建议:一是衔接美丽中国建设要求,尽快修订《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现行标准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其中环境功能主要为使用功能。建议以功能管理平衡保护与发展关系,从顶层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针对保护水生生物、湖泊富营养化、饮用水源地等功能管理需求,分类分质制修订单项标准。强化本土化水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水生生物安全影响的研究,形成适用于我国人群和水生态环境的水环境基准文件,为标准修订提供科学基础。

二是整合涉水部门优势和基础,尽快出台《地表水生态质量标准》(法定国家标准)。在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和各部门技术规范基础上,建立水生态系统健康为核心,以水生境保护、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保障为支撑的《地表水生态质量标准》,强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要素指标及指标值的协同性,制定统一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为各地的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细化量化提供基础。

三是加强顶层规划指导,统筹推进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制修订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地表水生态质量标准》作为分阶段规划目标制定的基本依据,因地制宜制定明确的改善目标和期限要求,实现流域区域美丽河湖目标与标准的全面衔接。对未达到要求的河湖应制定实施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方案。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