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铁:关于推进黄河水文现代化的思考与探索

慧聪水工业网 2023-02-13 10:03 来源: 中国水利杂志

古代人民在与洪水干旱的斗争中,就开始运用水则、水志桩、石刻、塘马报汛等手段观测报告水情,为疏泛堵决、兴修水利提供依据。新中国成立后才迎来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水文发端壮大,经过规划建设,目前黄河流域共有12000多处水文测站,水位、雨量、蒸发、气象观测等要素基本实现自动采集、传输,部分测站实现流量自动监测,是黄河保护治理和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水文工作。进入新时代,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多次强调:推进水利现代化要从水文现代化开始。水文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基础,要牢牢把握水文现代化是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的定位。黄河水文将抢抓战略机遇,加快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不断满足流域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迫切需求。

1深刻认识水文现代化

在水利现代化中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解决我国新老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对水利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战略谋划和布局。这对水文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水文职责任务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过去主要为防汛、工程建设服务,向为统筹治理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提供全面支撑转变。

“十六字”治水思路为水文现代化指明新方向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十六字”治水思路为新阶段黄河水文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赋予了新的内涵。围绕节水优先,要加强省界断面及灌区引退水监测,支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河湖长制监督考核,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围绕空间均衡,要构建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建设地下水超采区动态分析评估和预警系统,满足水量分配调度、生态流量管控、地下水超采治理等水资源监管需求。围绕系统治理,要统筹优化防洪、水资源、水生态、水质监测现代化站网,打造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以流域为单位提升水情测报能力,为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提供依据。围绕两手发力,要不断提升水文测报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各级政府加强水行政管理、规范涉水社会行为等提供支撑,同时,大幅度增强水文公共服务和产品有效供给,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关系最直接最现实的防洪、供水、水生态等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利改革发展成果。

建设“幸福河”对水文现代化提出新要求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提出,国家“江河战略”进一步确立,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成为明确的黄河保护治理战略目标。黄河水文作为黄河战略实施的重要基础,支撑“幸福河”建设的职责使命越发凸显,支撑黄河流域管理机构履行防洪、监测、调度、监督等职能的基础定位更加清晰。

通过聚焦主要目标任务,拓展黄河水文服务范围,强化支撑能力。要补充河源河口水生态监测站点,完善水质监测站网,开展水质水生态监测研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服务;完善水沙监测预报体系,运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提升预测预报水平,保障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科学构建;加强引退水监督性监测,开展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助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深化水文数据管理和开发使用,有效提供水量、水质、水生态等多样化产品,支撑流域高质量发展。

强化流域治理管理为水文现代化提出新任务

2021年12月,水利部提出加强流域治理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要求,强调流域管理机构江河湖泊“代言人”职能,要求加快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大力提升流域治理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流域水文部门作为流域水文行业主管部门,在流域治理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认真对照“四个统一”要求,系统谋划流域水文工作,履行好流域水文规划、站网建设、业务管理、水文资料收集、行政执法等行业管理职责,当好流域水文行业“代言人”,推动流域区域水文协同发展。同时,实施流域水文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提升多要素、多目标、全覆盖监测能力,构建水文映射,推动数字孪生水文工作取得新突破,为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实现精准化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2精准把握黄河水文现代化

建设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关键期,是水文支撑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的攻坚期。黄河水文将紧密围绕“十六字”治水思路,按照新阶段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总体部署,以率先实现水文现代化为目标,以构建现代业务体系为主线,以完善站网布局为基础,以提升测报能力为抓手,以加快科技攻关为驱动,以改革水文管理模式为保障,转变建设与发展理念,初步建立与流域防洪减灾、生态保护、水沙调控、水资源管理等相适应的黄河水文监测预警预报服务体系。围绕黄河水文现代化发展目标,重点抓好四方面任务。

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水文管理体系

构建符合时代和水文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是保证水文现代化的前提。新时代水文管理模式应当以满足水文职能需求为原则,以保障水文职责任务落实、布局科学合理、技术方法先进、管理运行高效、区域流域相结合为目标,构建以站点为单元,以区域水文水资源测控中心为节点,以河段(省区)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为依托,以流域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为基本构架的现代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预警管理体系。为强化流域水文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协调职责,参照水利部和地方机构改革做法,建议对流域和河段(省区)水文主管部门实行参公管理。

构建现代化的黄河水文站网

应用先进技术,以“自动测报”为目标,改变水文信息采集主要依靠地面水文站网的单一格局,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立体水文监测站网体系。统筹兼顾除害与兴利、地表与地下、供给与需求、流域与区域、硬件与软件、生产与科研、问题与措施等关系,坚持需求牵引、整体布局,做到洪水来源区、水资源来源区、行政管理边界、重要防御对象、重要用水对象等重要节点水文监测全覆盖。

提升黄河水文监测预警预报支撑能力

以率先实现水文现代化为目标,推进水文监测自动化建设,实现水文全要素、全量程自动监测;推进水文预警预报实时化,不断提高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推进测报管理科学化,深化“自动测报、巡驻结合”测报管理模式改革;推进水文信息分析评价智能化,实现水文信息服务产品化、多样化;强化“四预”措施,建设河湖水文映射工程,初步实现对重要河湖洪水过程模拟推演和数字流场映射,实现水文预报预警自动化、预报调度一体化。

提升黄河水文流域治理管理能力

立足流域治理管理“四个统一”要求,根据授权明确的流域水文机构法定职责,强化对流域内水文工作指导、监督和管理。强化流域水文规划,统一组织规划编制和实施。强化流域水文站网管理,发挥站网整体功能。强化流域水文业务管理,统一规范标准,提升业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强化情报预报统一联动,支撑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强化流域水文资料管理和水文数据分析应用,保证资料完整、可靠和安全。强化水文基本建设项目监管,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强化水文联合执法,维护水文合法权益。强化流域区域协同配合,形成协调发展良好局面。

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进一步健全水文政策法规体系,完善水文设施运行长效保障机制,全面提升水文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水文技术标准体系,强化水文信息管理和支撑服务,建设水文数字流场分析技术平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为水文现代化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3加快推进黄河水文现代化建设

水文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是实现水文现代化,即水文管理、标准、技术、装备、设施、人员等都要实现现代化,最终达到水文监测和水文情报预报现代化。要坚决按照推进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认真落实《水文现代化建设规划》和《全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推进黄河水文现代化建设进程。

更新思想观念

思想决定行动,水文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十六字”治水思路上来,统一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上来,统一到水利部和黄委党组的工作部署上来。按照“三新一高”的要求,打破传统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适应新时代对水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建设与“四水同治”相协调的水文监测预报预警支撑服务体系。胸怀“国之大者”,跳出水文看水文、谋水文,敢于突破思维定势、摆脱路径依赖,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实现新阶段黄河水文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承担好责任,履行好职责,通过思想政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技术能力建设和管理体制创新,使水文队伍在政治、业务、技术、人才、文化和管理等方面具有过硬本领和能力,实现综合实力提升。

完善站网体系

现代化国家水文站网是实现水利现代化最基础的平台支撑。聚焦“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目标要求,填补黄河河源区、中游无控区间水文监测空白,补设省界河湖站;在宁夏、河套两大灌区及渭河流域、黄河下游规模以上引水口布设13处监测站点,在内蒙古河段重要退水闸布设7处监测站点,推进监督性监测;优化完善水质实验室布局,推进重要水源水质自动监测,试点推进水生态监测,在河源、河口规划布设2处水生态综合实验站,拓宽水文监测领域和覆盖范围,基本建立与流域治理管理相适应的水文监测站网体系。

提升业务水平

以“自动测报,巡驻结合”为目标,加快推进水文监测、水文预报、水文信息、河湖测量、水文装备和水文科技等黄河水文六大核心技术能力的“高质量”和“现代化”。统筹协调前期规划、技术方案、建设管理和推广运用各环节,充分利用先进声光电和无人测控技术,以及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加速现代科技与水文业务深度融合,提高水文数据采集传输与分析预报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同时,依托水文核心业务打造水文专业技术创新团队,统一组织开展重点项目、关键技术攻关,重大课题研究和设施设备研发,不断提升黄河水文支撑水平和服务能力。

健全管理体系

按照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理顺水文机构建制,建立流域和区域相协调、建制规范、权责统一的流域水文管理体制。加快黄河水文测验方式改革,构建现代水文监测管理模式,明确在水文监测预报现代化过程中实现业务技术和管理模式配合协调。在基层水文测站,按照水文特性和测验条件分类,确定测报方式和在线测报标准,实现“自动测报”。在基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建立测控、巡测、保障3个中心,对所属测站按照驻测、巡测和巡驻结合3类模式提档升级,不断强化远程测控、分析处理、巡测运维、应急监测、通信网络、安全保障等功能,构建现代化测报运维管理体系。在省区和流域机构,建立权威高效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管理协调机制。

加强能力建设

加强水文现代化建设,自身能力建设至关重要。加快黄河保护法配套规章建设,健全完善水文法规和制度体系,全面提升水文机构依法履职能力。加快水文仪器装备和水文监测、分析评价、数据管理等标准化建设,推进水文站网、水文监测、技术装备、水文定额等标准修订。参照地方省区定员定额标准,合理核定保障水文机构人员经费,按照《水文业务经费定额标准》,保障水文业务经费。在充分发挥基建投入主渠道的同时,多元化、多渠道筹措经费,为推进黄河水文现代化提供资金保障。采取“水文+现代技术”方案,围绕流量和泥沙自动监测等“卡脖子”问题,加强仪器设备联合研发攻关。强化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换和应用,提高水文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提高科技在黄河水文高质量发展中的贡献率。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和保障作用,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保护治理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水利部、黄委党组重大决策部署在水文单位得到及时准确贯彻落实。加快推进黄河水文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弘扬,建设多样化水文文化载体,讲好水文故事,为黄河水文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