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侧重点有何不同?梳理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方案揭秘
近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已经全部向社会公开。
梳理各地督察整改方案,可以看出各地正以督察为契机,压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对标对表督察整改要求,完善整改长效机制。
与此同时,各地也紧密结合实际,聚焦地区特点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落实的具体情况,以问题为导向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绿色低碳转型,多地整改方案中更加突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浙江落实减污降碳总要求,深化“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持续深化能源革命,高水平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
北京狠抓减量提质,推动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腾笼换鸟”,发展高精尖产业,实施二氧化碳控制专项行动,推广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绿色生活方式;
天津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钢铁等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加快构建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促进交通运输结构转优,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
聚焦生态环境安全,多地整改方案中更加明确强化自然资源保护,守护好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内蒙古以保护草原和森林为首要任务,全面落实林长制,认真执行基本草原保护和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制度,全力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西藏全面加强冰川资源保护,深入落实高原湖泊保护,系统推进草原森林生态保护,确保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提升到12.51%、50%;
云南编制实施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和“一湖一策”保护治理行动方案,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保护。
聚焦环境问题整治,多地整改方案中更加体现精准施策、因地制宜,着力解决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突出短板问题,服务区域重大发展战略。
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南,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快解决“锰三角”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推进“一江一湖四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作为千年治黄主战场的河南,加快解决黄河流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深入开展黄河“清四乱”行动,综合采用自然恢复、转型利用、工程治理等方式,实现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应治皆治;
立足“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的河北,自觉服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进一步健全张家口首都“两区”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工作体系,不断深化雄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白洋淀全流域治理。
聚焦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多地整改方案中更加注重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上海建设全要素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深化完善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制定《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环境专项规划》,启动示范区“智慧环保”平台建设;
广东健全环境治理法规政策体系,全面强化生态环境法治保障,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支撑,提升监管精准化、智慧化水平;
江苏完善生态环境经济政策,深化“金环对话”机制,设立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积极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整改方案已经落地,一个个整改目标、一条条整改措施体现了各地推进整改的坚定决心,也聚集着人民群众的深切期待。推动具体落实、实现既定目标成为下一阶段的重要任务。各地应当以此为契机,确保按期限、高质量完成督察整改任务,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