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厂的处理流程中的工艺细节管理—段的工艺细节管理(12)
前面的文章说过,污泥从污水厂的各个工段收集起来以后,进入到污泥浓缩池/污泥储池里面进行浓缩/存储后,降低了一部分含水率,但依靠重力沉降浓缩将低的污泥含水率非常有限,污泥仍然保持了液体的状态,污泥车将需要将这部分污泥液体送入到污泥脱水机械内进行脱水,转变成含水率低于80%甚至更低60%后装车外运。这就是污泥脱水车间的污泥线路,首先我们来看污泥线路的第一道工序设备:污泥投配泵。
污泥是一种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非牛顿流体,浓度越高,非牛顿现象越严重。这种流体使用简单的液体泵传输就会产生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特别是污泥中含有的大量的无机颗粒,有机质,缠绕性杂物等,这些会对普通的污水泵的叶轮造成很大损坏。因此在污泥脱水车间,污泥投配泵选择的都是螺杆泵。
污泥螺杆泵的构造和普通的水泵已经完全不同,就是没有水泵传统意义上的叶轮传送装置,污泥螺杆泵是一种有独特构造方式的容积泵,主要由驱动电机及减速机、连轴杆及连杆箱、定子及转子等部分组成。污泥螺杆泵的主要工作部件是偏心螺旋体的螺杆(称转子)和内表面呈双线螺旋面的螺杆衬套(称定子)。它的污泥输送装置是由里面的一根曲轴螺杆在橡胶腔体内旋转进行的,工作时转子由电机驱动,在定子内作行星转动,相互配合的转子和定子的弹性衬套形成了几个互不相通的密封空腔。当电动机带动曲轴转动时,螺杆一方面绕本身的轴线旋转,另一方面它又沿衬套内表面滚动,于是形成泵的密封腔室。螺杆每转一周,密封腔内的液体向前推进一个螺距,随着螺杆的连续转动,介质螺旋形方式从一个密封腔压向另一个密封腔,最后挤出泵体。
由于污泥螺杆泵的特殊性,特别是污泥螺杆泵的定子腔体和螺杆之间的腔位变化问题,污泥螺杆泵的运行管理中一些运行细节工作需要重点管理:
首先是由于螺杆泵的介质传输是依靠螺杆和定子腔体变换的空间来推送污泥的,当腔体内没有污泥介质的情况下,空载启动使螺杆转动和腔体硬碰硬,没有介质在螺杆和腔体之间作为机械缓冲,会使螺杆对腔体形成重击,一方面严重损坏橡胶腔体,一方面会将螺杆和电机转轴之间的万向节损毁,根据这个原理,螺杆泵是严禁空腔启动的。因此在螺杆泵的全新启动前,或者再次启用长期封存的泵,需要将螺杆泵前后的进泥阀门和出泥阀门开启,将污泥池内的污泥灌满螺杆泵腔体后,借助辅助的工具转动泵轴几次,这样才不会损坏定子腔体。正常运行停止的污泥螺杆泵,为了防止污泥在腔体内干化,堵塞污泥泵,污水厂可以在污泥泵进、出泥管路设置冲洗水进入管路,将高压冲洗水通入到进泥管路中,在污泥螺杆泵停机前,开启高压冲洗水阀门,将螺杆泵和管路中积存的污泥冲洗进入到污泥脱水设备内,将腔体和污泥泵内的用清洁水注满,这样可以避免螺杆泵停机期间静止污泥沉积对螺杆泵造成堵塞和损坏,也可以在污泥螺杆泵初次启动前,将高压冲洗水进水阀门开启,使清洁水充满螺杆泵。
由于螺杆泵本身依然是电动驱动设备,在初次和检修后启动前,需要进行点动,检查电动机转向与设备标注方向是否保持一致,在运行后,需要定期检测三相电流是否平衡,工作电流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电机是否发烫等。
需要注意的是,污泥螺杆泵在运行中,是污泥车间损坏率较高的设备,特别是螺杆泵属于重介质传输设备,运行中的介质负荷较大。因此在开始运行前,一定要使用水准检测设备,检查泵和电机安装的轴度精确与否,这是螺杆泵平衡运转的首要条件。虽然泵在出厂前均经过精确的调定,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设备底座安装固定不当,会导致底座扭曲,引起同轴度的超差。在首次运转前,或在大修后应校验其同轴度。在运行过程中,基座螺栓的松动会造成机体的振动、泵体移动、管线破裂等现象,检修人员一定要定期对基座螺栓进行紧固,对泵体上各处的螺栓也应如此。在工作中应经常检查电机与减速机之间、减速机与吸入腔之间以及吸入腔与定子之间的螺栓是否牢固。
在污水处理厂,污泥螺杆泵一般在污泥车间内的低位或者地下位置等场所运转,而且污泥脱水车间设备众多,不可能派专人去监视一台泵的工作,因此定期定点对运转中的污泥螺杆泵进行巡视就成为运行操作人员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污水厂应根据运行人员配置,污泥脱水段运行时间,制定严格的巡视管理制度,及时发现螺杆泵的运行异常情况。对于经常开停的污泥螺杆泵应尽量到现场去操作,以观察其起动时的情况。巡视时应注意的主要内容:
1)观察有无松动的地脚螺栓、法兰盘、联轴器,变速箱油位是否正常,有无漏油现象
2)注意吸入管上的真空表和出泥管上的压力表的读数。这样可及时发现泵是否在空转或者前方、后方有堵塞。
3)听运转时有无异常声响,因为污泥螺杆泵的大多数故障都会发出异常声响。如变速箱、轴承架、联轴节或连轴节或连轴杆、定子和转子出故障都有异常声响。
4)用手去摸电机外壳等处有无异常升温现象。
5)认真填写运行记录。主要记录的内容有工作时间、累计工作时间、污泥浓度、轴承温度、加换油记录,填料滴水情况及大中小修记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