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督察组来了:洋水河从“表面”整改到系统治理

慧聪水工业网 2022-08-08 10:05 来源:中国环境APP作者:中环报见习记者任靖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洋水河从山上蜿蜒而下,流水潺潺,清澈见底。但行至下游,几块长方形的石墩横亘在河道两旁,挡住了部分流水的去路,显得有些突兀。

中央督察组来了:洋水河从“表面”整改到系统治理

洋水河及河道中遗留的石墩。 图片来源:开阳县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这几块石墩是当初拆除絮凝设施时留下的。”贵州省贵阳市第五片区环境监测站站长钟丽娟告诉记者。

时间拨回2017年,贵州开阳县为解决洋水河总磷超标、污染严重的问题采取多项举措。其中一项是修建絮凝设施,即通过投放絮凝剂降低洋水河进入乌江干流前的总磷浓度。

次年,开阳县便因 “絮凝治污,表面整改”被中央督察“回头看”批评。随后,以拆除絮凝设施为标志,开阳县痛下决心,对洋水河进行系统治理。

4年时间,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为契机,洋水河的环境及整个开阳县正在发生着历史性转变。

中央督察组来了:洋水河从“表面”整改到系统治理

“当初带头建絮凝设施的是我,拆絮凝设施的也是我。”提起絮凝设施,时任水务局局长的黄兆启憋了一肚子话。“絮凝设施是为了解决洋水河总磷超标的问题,所以建的时候劲头特别大。”

黄兆启口中的洋水河是乌江二级支流,跨开阳、息烽两县,流经开磷矿区,经大塘口汇入乌江。洋水河流域丰富的磷矿资源,是开阳发展的命脉。开阳磷矿储量19亿吨,远景储量31亿吨,优质富矿的储量占全国80%以上,是全国著名的三大磷矿富集地区之一。

依托丰富的磷矿资源,开阳县初步形成了以磷矿开采、磷煤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体系,磷化工产业更是成为全县主要工业支柱产业,解决了当地不少人的就业问题。

但同时,磷产业的高速发展也给洋水河带来了不能承受之痛,原本清澈的洋水河变了。“大概在1996年,河里的水变浑浊了,看起来像是米汤,水也变臭了,在家里就能闻到臭味。河里的鱼死了,河边的草也秃了。”自小在洋水河边长大的廖波回忆起来还带着些惋惜。

周边居民多次投诉,当地政府屡次整改,但洋水河的污染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直到2017年8月,开阳县因洋水河总磷污染长期得不到解决被中央环保督察通报批评,次年中央督察“回头看”,开阳再次因洋水河被点名,原因是“絮凝治污,表面整改。”

中央督察组来了:洋水河从“表面”整改到系统治理

洋水河末段的絮凝设施。 图片来源:开阳县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絮凝治污”就是上文提到的开阳县在洋水河末段、大塘口监测断面前建设絮凝除磷设施,通过直接添加絮凝剂的方式降低洋水河进入乌江干流前的总磷浓度。

此举虽然降低了进入乌江干流前的大塘口断面总磷浓度,但实际总磷通过絮凝剂沉降后仍留在河道中,并未有效清除。一旦遇到降雨等因素导致河道水量较大时,沉降下来的磷污染物仍将会冲入乌江干流。也就是说,洋水河总磷污染问题实际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被通报批评后,黄兆启就带着人拆了絮凝设施。两次通报批评的经历也让开阳痛下决心,要彻底根治洋水河总磷污染问题。

中央督察组来了:洋水河从“表面”整改到系统治理

“刚开始对洋水河进行治理的时候,我们都没有信心。”钟丽娟小时候常到洋水河畔的亲戚家串门,在她的印象中,洋水河的河水一直是奶白色。

中央督察组来了:洋水河从“表面”整改到系统治理

洋水河明泥湾段治理前。 图片来源:开阳县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钟丽娟告诉记者,早在2015年开阳县便印发了《开阳县洋水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从沿线企业综合整治、河道清淤等方面对洋水河开展治理。“当时的方案比较粗,整治成效有限。”

督察组两次指出洋水河存在的问题后,政府下定决心要还开阳一河好水。2018年11月22日,“回头看”点名次日,贵阳市委副书记陈晏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强调要以最深刻的认识、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强劲的力度、最严厉的问责,不折不扣抓好洋水河流域总磷污染问题整治工作。

思想认识提升之后,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方案是关键。“我们知道洋水河污染很严重,也打心底想把污染治好。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和技术的欠缺,导致之前的整改走弯了路。”开阳分局局长黄家纯说起来有些苦涩。

“其实在使用絮凝设施的过程中我们就发现了问题。”通过在洋水河上下游取样检测,钟丽娟发现絮凝设施的降磷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源头治理做得比较好的时候,絮凝设施的降磷效果微乎其微。”

在吸取第一次错误整改教训的基础上,开阳县打响洋水河治理攻坚战。依托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工作组入驻贵阳的契机,开阳县聘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提供技术指导。专家们在洋水河开展实地调研,开阳县相关部门和乡镇也没有泄劲,跟着环科院一起寻找污染源。

“当时为了排查污染源,我们走遍了洋水河沿途。见到水就去采样,鞋子都走坏了好几双。” 钟丽娟说。

4个多月,120余人次深入洋水河实地开展详细的污染源调查研究与分析,驻点工作组根据污染源解析结果,制定了《开阳县洋水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在此基础上,开阳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开阳县洋水河流域总磷污染问题整改工作攻坚实施方案》,提出矿山企业面源治理、道路面源治理工程、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等九大提升工程。

“通过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三源齐控,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保护、水污染治理三水共治的系统化治理,洋水河由劣Ⅴ类变成了优于地表水Ⅳ类水体。”如今,黄兆启已升任开阳县副县长,并分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谈及洋水河的治理,黄兆启提及最多的是,“治污必须从源头抓起,综合施策。”

中央督察组来了:洋水河从“表面”整改到系统治理

“我2003年就进了公司,那时候矿企的环保意识普遍不高,政府监管也不严,有些污水甚至不经处理直接排进河里。”贵州开阳双阳磷矿有限公司总经理卢荣说。“但是这几年不一样了,省内督察、中央督察一轮轮进驻、检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在政府的监督指导下,包括贵州开阳双阳磷矿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矿企积极修建污水处理设施,自觉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设施,严格按照新要求新标准抓落实,全面推行矿山企业污水处理站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

 “自动化控制系统一年帮我省了五六十万。”卢荣笑着说,“我们公司今年的效益也不错,一方面是因为环保政策的转变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我们提前完成整治的优势显现了出来。另一方面是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供求关系的变化。”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储能作为支撑新能源系统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以磷酸铁锂为代表的磷系新能源材料产业进入发展红利期,优质的磷矿资源也成为开阳在储能这一新赛道上竞争的利器。

开阳磷矿石品质优、储量大、含氟高,基础磷化工规模较大、工艺较精,具备打造千亿级现代化工产业的坚实基础。开阳县力争要这个优势将其发挥到极致。

依托磷矿石资源优势和磷化工产业基础,抢抓磷系新能源材料风口期,开阳县聚焦新能源电池产业,突出构建磷系新能源电池主链条,推动磷酸铁锂由小到大、六氟磷酸锂从无到有,努力形成以新能源核心主材正极材料、电解液、负极材料为引领的产业集群。

2021年12月,宁德时代贵州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贵州时代思康新材料有限公司5万吨双氟磺酰亚胺锂项目在开阳经开区开工。项目的建设是开阳县聚焦“一主一特”,拓展延伸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条的有力突破。

此外,包括中伟新材料、云南胜威等国内新能源材料行业领军企业相继入驻,江苏一夫、重庆国辰等4家产业链配套优强企业签约落地,都加快了开阳县新能源产业的布局和发展。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开阳县将按照动力电池产业链式发展思路,重点打造以磷系新能源电池材料为主链的新型工业化产业集群,提出规划建设100万吨磷酸铁锂、150万吨磷酸铁产品的目标,力争抢占全国动力储能电池正极材料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全力打造“中国·储能之都”。

中央督察组来了:洋水河从“表面”整改到系统治理

蜿蜒而下的洋水河。 图片来源:开阳县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如今,搭建絮凝设施的石墩上已经爬满了青苔,开阳千亿级现代化工产业链正逐渐成形,一如清澈洋水河一般,奔腾向前。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