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编制应密切关注三个趋势
慧聪水工业网“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是迄今为止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量变引起质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面临一些新特点、新问题、新情况。编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建议密切关注和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趋势。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运行的趋势。发展与环保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的。我国经济总量、工业体量、人口数量均居世界前列,经济社会发展和运行的走势对污染排放的影响不容忽视。那么,“十四五”期间,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程中,工农业生产、人口分布、市场需求、资源消耗会有哪些变化?火电、钢铁、水泥等重点高排放行业的产量将会增加还是降低?针对不同的变化趋势导致的污染排放变化,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制定应对举措。而且,伴随着污染治理逐步深入,不少行业通过新增治理设施能够削减的污染排放量日渐趋紧。比如钢铁、火电等行业实现超低排放,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逐步提高到准四类以后,污染缩减的空间所剩无几。今后更多要依靠经济结构、人口结构的优化来实现减排。因此,“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需要,在两者良性互动中实现绿色发展。
二是污染物排放结构变化趋势。“十三五”期间,完成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普查结果对于下一阶段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之前一个阶段的环境治理过程中,工业污染防治是重中之重。但从“二污普”的结果来看,在一些种类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中,工业污染已经不占主要比例。比如氮氧化物,工业源占36%,移动源占60%;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工业源分别仅占4.2%和4.6%,农业源和生活源是主要来源。所以“十四五”期间,污染防治需更多关注农业、生活、移动面源污染。这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要研究全面、深入、系统的治理方案,强化与交通、公安、农业农村、住建、水务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
三是生态环境治理精细化趋势。回顾近年来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有的地方和领域,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亟待提高。比较突出的就是个别地方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式治污。还有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在具体环境污染现象的应对上,缺少科学高效的分析治理思路以及手段。例如某个点位水气环境质量出现波动,往往只能做出一些定性的、甚至较为模糊的原因分析,要解决问题必须把周边所有可能的污染来源都排查一遍。“十四五”规划中,应当把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作为一项重要课题,不断补强分析和治理技术手段,促进环境治理从“四面出击”向“精准打击”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