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处理企业10年增长18倍
慧聪水工业网《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已满3个月,近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宣布,7月份北京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1764吨,增长4倍,较5月增长137%。此外,其他垃圾日清运量下降的良好态势也得到了巩固。随着垃圾分类在各地进一步落实,我国垃圾处理相关企业数据也随之增长。
数据说明:仅统计关键词为“垃圾分类/处理/回收”的在业、存续企业
山东江苏河北排名前三,注册量10年增长18倍
2020年是我国垃圾分类政策落地的关键期。自去年上海实施“史上最严”的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来,北京、广州、杭州、重庆、深圳等多个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也悄然提速。
与此同时,我国垃圾分类处理产业也站到了“风口”下,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与垃圾分类处理相关的在业、存续企业一共有42.4万家。其中山东省以4.9万家位居第一,江苏、河北位列二三位,企业数量分别为3.7万家和3.6万家。
垃圾分类政策,不仅意味着新的生活方式,也意味着新的市场,相关产业链分为前端分类投放、中端收集转运以及后端处理处置。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水平的提升,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攀升,与垃圾处理相关的企业数量也在逐年增长。
企查查数据显示,过去10年来我国垃圾分类处理相关的企业注册量不断增长,2010年的注册量是0.6万家,此后年注册量稳步增长,2018年注册量达到7.4万家,2019年的注册量为11.3万家,同比增长52.7%。相比10年前,年注册量增长了18倍。2020年1月至7月,我国垃圾分类处理相关的企业注册量为7.5万家,同比增长25%。其中,在经历了2月份0.2万家的低谷后,3月份开始,注册量显著增长,3月-7月份注册量均保持在1.2万家以上。
超3成注册资本低于100万元,垃圾分类市场广阔
从注册资本分布来看,根据企查查披露的数据,垃圾分类相关的企业注册资本分布在100万元以内最多,占比34%,其次是分布在100万元-500万元之间,占比25%,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数量占比19%。
相关报道显示,这些企业较为平均的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其中批发和零售业的相关企业数量最多,占比超过23%。其次为建筑业、制造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随着各大城市接连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国正在逐步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按住建部要求,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如今,伴随着“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化,依托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垃圾分类迎来了“电动化”、“智能化”的创新革命,垃圾分类产业也在逐渐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此前安信证券有关研究报告测算,到2020年垃圾分类服务全国市场规模超过610亿元。从长远看,随着垃圾分类从46个重点城市向全国300余个地级以上城市推进,生活垃圾集运、分类、回收处理等专业设备的需求空间会越来越广阔,相关企业将迎来逐步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