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将形成覆盖全市的“海绵监测图” 完成海绵城市123.59平方公里

慧聪水工业网 2020-08-04 09:23 来源:中国管道网

慧聪水工业网今年汛期,武汉市交警发布的渍水点中,鲜见青山和汉阳四新的踪迹,更少见因渍水而中断交通的情况。

武汉市海绵城市监测评估平台的实时监控数据显示,经过海绵改造的示范区内,均未产生明显积水,有效缓解了城市强降雨时的管网及抽排压力,起到较好的错峰、缓释、渗透、蓄存功效。

武汉已完成海绵城市123.59平方公里

2015年4月,武汉获首批(16个)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武汉市按照“集中示范、分区试点、全市推进”的思路,完成了青山和汉阳四新一新一旧两个示范区38.5平方公里、288个项目的建设,有效消除了6个历史渍水点、3条黑臭水体,新增市民活动场所3.3万平方米。

“总的来说,海绵城市就是要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武汉市青山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何达介绍,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进行透水铺装,遇小雨时,可通过透水砖、透水沥青等进行雨水收集与净化;大雨时,通过泵站、城市骨干管网进行抽排。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对湖泊、港渠原黑臭水体进行治理,打造生态水域示范带;通过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海绵设施,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缓解热岛效应。

武汉市城建局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9年底,武汉市已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面积123.59平方公里。目前正在推进罗家港直排区、三角湖、后官湖、中法生态城等汇水区建设,确保今年完成海绵城市建设56平方公里。

让城市雨水良性循环

东湖港,北起青山港,连通长江与东湖,是大东湖生态水网连通体系中重要明渠,曾淤泥阻塞、污水横流。2016年,东湖港启动清淤和生态护坡改造,工程于2019年竣工。景观绿道沿东湖港两岸蜿蜒而行,明渠两旁还种植了再力花、美人蕉、梭鱼草等生态水生植物,港渠蓄水量增大,水流速度变快。

青山公园,是青山市民休憩的重要场所。“公园蓄水,本身就是大的海绵体。青山公园内的很多景观,其实都是海绵设施。”记者看到,公园内低洼处设置了雨水花园、植草沟,汇集雨水,再流入溢流井。公园水塘也清淤扩建,增加了蓄水量。“植草沟、雨水花园和水塘延缓了积水进入市政管网的时间,减轻管网压力,所蓄雨水还可用来浇灌植物,能用尽用。”

桥头小学地势较低,每逢下雨便排水不畅。结合小学特点,武汉碧水集团海绵城市建设有限公司在小学操场铺设了色彩活泼的透水沥青,积水可直接渗入地下管网。“地下还有蓄水模块。雨水经微生物净化后流入蓄水模块,可循环使用。蓄水模块满溢时,再将水抽入地下管道,让城市雨水良性循环。”

监测平台“一网打尽”海绵指标

2018年,武汉碧水集团海绵城市建设有限公司将海绵城市建设与智慧化理念进行有效结合,建成海绵监测评估平台,平台可“一网打尽”海绵指标。

项目负责人李晓冬介绍,该平台可监测水位、流量、水质、渗透等众多海绵指标,同时还可接入水务、气象、环保等单位的海绵相关基础数据、监测数据、考核评估指标等,为海绵城市全生命周期提供建设管理服务。

“目前,青山、汉阳共有117个监测点位,示范区各管网、路边易渍水处共安装了438个传感器,平台可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水质、水位、流量、面源污染等数据进行收集监测。”李晓冬表示,一旦某海绵点位出现短时积水等情况,系统自动预警。同一时间,手机、电脑端获得预警通知。随后,具体数据经互联网传输到服务器,工作人员利用云计算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结果进行反馈和修正。平台已自建在线监测数据372万余条,为后期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据悉,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后期,武汉将形成覆盖全市的“海绵监测图”,为城市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