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政策大数据 揭示环保施政心态给你看!
慧聪水工业网 作为政策导向的重头戏,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为大家所关注,纵观2011年~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生态环保政策导向的变化,对未来生态环保产业政策变化发展趋势可窥一斑。
本次报道环保政策的中篇,将从数字看环保、内容看环保和2018报告亮点三个方面,为大家呈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生态环保的精彩内容~
数字看环保
纵观8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生态环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篇幅占比一直较为稳定,平均达5%以上。不过2018年篇幅所占比例有明显下降,为8年来最低。
与此同时,从2016年开始,生态环保大块条款开始减少,2018年达到近年最低值。
在关键词方面,有关生态环保主题的词汇“节能”、“环保”、“污染”、“绿色”等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呈现不同趋势。报告提及“节能”频次在2012年达到顶峰,之后总体减少;“环保”频次比较平稳,在2015年有一个小高峰,不过总体稳中趋降;“污染”频次在2015年和2017年均有显著上升,尤其是2017年提及甚多;“绿色”频次在2016年备受青睐而登顶。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所有主题词出现的频次在2018年均有所下降。
内容看环保
纵观8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生态环保内容的表述方式,可以看出我国环保问题的严峻程度以及政府对环境问题的决心、关注重点等。
产业热点悄然转移
自2011年至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我国环境问题的描述逐渐加剧,对污染治理的力度逐步加深。在环境问题描述方面,从“约束”、“缺点”、“不足”发展到“尖锐”、“严重”,直至2017年以“严峻”;在污染治理力度方面,从“加强”到“大力加强”、再到“铁腕治理”,从“推进”到“强力推进”、再到“全面推进”。
这些描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的环境问题愈发的严重,政府对环境治理工作的力度逐步深化。
而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仅用“不满意”来描述环境问题,用“取得更大成效”表明治理污染的力度,语气大幅缓和,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经过几年来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民众环保意识的逐步加强,我国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但另一方面,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生态保护的表述占据了突出位置,“健全生态文明体制”、“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全面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等等表述充分说明当前阶段,在点状环境污染治理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政府的关注重点已经开始转向更大范围的生态修复和保护,这也就意味着,当下的生态环保产业将迎来一轮新的发展和洗牌。
产业地位逐步稳固
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会对生态环保产业的产业地位和发展重点给予明确的表述(表1-3),从这些表述中不难发现,政府对发展生态环保产业给予了越来越大的支持。
这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的表述,一方面,政府已经认可或者希望生态环保产业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同时,政府已经意识到,生态环保产业应该从之前一味强调“先污染后治理”向“过程环保化”转变,生态环保要深入渗透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
产业政策逐步完善
在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生态环保产业的政策导向方面,呈现纵深性发展、全方位开花的局面。在节能领域,政策更注重协同性,不仅提出要壮大自身产业,还要推进工业、制造业等传统产业节能的发展;在能源领域,强调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尤其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在治污领域,报告总结认为大气、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已初有成效,更加强调严格执法和重点防治;在生态环保领域,提出并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2018报告亮点
2018年可以说是我国生态环保产业的升级转型之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亮点也就代表了未来升级转型的基调。
政策目标明确可行
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生态环保政策达标程度进行了明确的量化指标设计。例如:在节能领域,表示将再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淘汰关停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的煤电机组,还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的要求,体现了中国实现巴黎峰会承诺的决心;在大气治理领域,报告提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体污染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微颗粒物(PM2.5)继续下降”并提出了“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的配套政策;在水处理领域,报告提出“2018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实施重点流域和海域综合治理,全面整治黑臭水体,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收费政策”等等。
制度建设成为重点
报告指出,要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以更加有效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些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不仅对2018年生态环保领域的工作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也将对未来十年,甚至几十年的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严格执法重点防治
报告更加强调污染源的综合治理与重点治理相结合,其中提到的“流域治理”、“湖长制”、“河长制”、“长江经济带”尤为典型;鉴于大气、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已初有成效,报告指出在“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严格环境执法和督查问责”的同时,要“制定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个‘十条’,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污染防治”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严格执法与重点防治相结合。随着环境税在2018年开始征收,通过经济手段倒逼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转型升级也将成为生态文明机制建设的重要方式。
“洋垃圾”严禁入境
2018年1月1日起,中国禁止进口“洋垃圾”(包括废弃塑料、纸类、废弃炉渣与纺织品等24类固体废物)入境。根据2017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不仅全面禁止环境危害较大的固体废物,而且在2019年年底前,将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出禁止“洋垃圾”,不仅“治内”还“止外”,表明了中国政府加强环境治理力度的坚定决心。
全面划定生态红线
报告中提出要“全面划定生态环保红线”,相较于2017年“抓紧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可谓更进一层。于之基础上提出的配套政策和量化考核指标,包括“完成造林一亿亩以上,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增加到3000万亩,扩大湿地保护和恢复范围,深化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也让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有章可循。此外,除了“全面划定生态环保红线”“推行生态环境破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具体政策,“美丽中国”在继被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后,也首次被写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补齐了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的政策短板,这本身也是国家注重生态保护的重要体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