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防治攻坚:减排和生态保护两手发力
慧聪水工业网 人类择水而居、因水设城。水污染防治更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5月3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7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7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比例不断提升,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67.9%。今年第一季度水环境形势分析表明,全国部分地区水环境质量出现反弹,达标工作滞后,水污染防治工作短板突出。
此前,生态环境部水环境管理司司长张波表示,2018年,全国Ⅰ~Ⅲ类和劣Ⅴ类断面比例目标分别为68.4%和7.3%。“今年1~3月监测数据显示,距离这一年度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水污染防治加码
我国水环境形势异常严峻。公开信息显示,2012年,全国十大水系、62个主要湖泊分别有31%和39%的淡水水质达不到饮用水要求。
为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水污染防治,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
如今,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生态环境部可谓是“动作频频”。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生态环境部先后印发了《饮料酒制造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船舶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
5月7日,生态环境部启动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分10个组对广东、广西、海南等8个省(区)20个城市开展督察工作。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是按照“督察、交办、巡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法”开展的系统工作,5月~6月,由南至北分3批对全国36个重点城市和部分地级城市开展现场督察;现场督察工作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形成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情况统计表和问题清单,生态环境部印发督办函,将问题清单移交地方人民政府,要求限期整改并向社会公开,实行“拉条挂账,逐个销号”式管理;9月~10月,对交办地方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巡查,提出约谈建议;10月~12月,生态环境部联合相关省级人民政府,对问题严重的城市人民政府进行约谈。对约谈后整改不力的,开展环境保护专项督察。
在饮用水源保护方面,5月20日,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第一轮督察,共有273个督察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督察工作。截至5月30日晚,各督察组已对212个地级市报送的1266个水源地3884个问题清单开展了现场核查,并通过12369电话、微信举报以及卫星遥感监测结果提供的线索,新发现35个问题,其中工业企业问题13个、生活面源污染问题9个、农业面源污染问题7个、旅游餐饮问题5个、交通穿越问题1个。
根据生态环境部通报,此次督察发现,江西省南昌市2个、云南省文山州1个、浙江省绍兴市1个、重庆市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水源地排查整治不彻底,未按生态环境部要求于2017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地级及以上城市水源地排查整治工作。
除此之外,生态环境部还启动了2050个水站建设工作,这些水站分布在大江大河以及饮用水源地等有代表性的水域,是我国开展水环境保护的基础数据来源。据悉,目前水站APP应用正在组织开发,今后,公众可通过水站APP应用随时了解全国各地的水质实时监测结果、历史数据和变化趋势等信息。
治理效果初显
在生态环境部的统一部署下,各地也纷纷响应。比如,围绕长江流域的水污染防治问题,江苏、湖北、重庆等省市出台了多项举措,推进长江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
为了整治黑臭水体,云南住建厅、环保厅近日联合召开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进度滞后城市约谈会,昆明、昭通、玉溪和保山四市因在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开展中存在工作进度滞后、相关部门未形成合力等问题被通报。
如今,在各地、各部门的合力整治下,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不断提升。
根据《2017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7年全国地表水1940个水质断面(点位)中,Ⅰ~Ⅲ类水质断面(点位)1317个,占67.9%;Ⅳ、Ⅴ类462个,占23.8%;劣Ⅴ类161个,占8.3%。与2016年相比,Ⅰ~Ⅲ类水质断面(点位)比例上升0.1个百分点,劣Ⅴ类下降0.3个百分点。
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的深入实施,97.7%的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完成保护区标志设置,93%的省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新增工业集散区污水处理能力近1000万立方米/日,36个重点城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
2017年,在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保执法专项行动中,排查出的490个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清理整治。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城乡饮用水水质监测实现全国所有地市、县区全覆盖和85%的乡镇覆盖。
“水污染防治初步取得积极进展,但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些地方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流域水生态破坏比较普遍,水环境风险隐患突出,年度水质目标完成压力很大。”4月19日,在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水环境管理司司长张波表示,生态环境部将围绕生态环境改善目标,污染减排和生态保护两手发力,坚决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标志性重大战役。
资本“摩拳擦掌”
水环境治理政策频出,力度空前,相关的产业资本也开始躁动。
根据“水十条”设定的目标,到2020年将城市黑臭水控制在10%以下,相关的投资规模达2万亿元。
特别是在城市水务方面,社会化资本参与度低,成为资本竞逐的焦点。
事实上,水务市场通过股权投资方式拓展业务十分常见,收购中小水厂、控股大型水务公司成为水务公司布局的重点。2017年,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水务”)在武汉、
今年以来,中国水务还与同样具有国资背景的浙江省水利水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水利”)公开竞争,屡次增持钱江水利(600283)股份。
2018年4月,中国水务通过要约收购方式收购股本35299576股,占钱江水利总股本的10%,使得中国水务及其关联方钱江硅谷合计持有钱江水利39.99%的股份,超过钱江水利的第二大股东浙江水利所持有的25%股份,因而成为钱江水利的控股股东。
对于两大股东纷纷增持企业股份,钱江水利董秘办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这对我们来说有利也有弊。中国水务和浙江水利都有着国资背景。中国水务在全国收购了一些如三峡水利(600116)这样的上市公司,在水务方面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具备相当的经验。浙江水利在浙江根植更深,特别是政府管理层方面具备更深厚的优势,因为自来水业务大多是企业和政府合资设立的。另一方面,频繁更换控股股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决策,毕竟两个股东各自有着不同的战略布局。”
E20环境研究院向本报记者提供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在市政供水领域,市场化社会资本的日均处理量为6662万吨/日,仅占市政供水市场的19%。自1998年至2017年的20年时间里,水务上市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从1998年10家,增长到2008年的17家,再到2017年的44家;这些上市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也从1998年5.5亿元,到2008年7.3亿元,一直激增到2017年26.8亿元。
河南、惠州等地收购当地水厂进行产业布局。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