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五水共治”攻坚战 浙江系统推进水环境治理
慧聪水工业网 守护好水乡,发展才能有活水。近年来,浙江干部群众铁腕治水、治出了浙江大地江河湖海新面貌,治出了浙江发展的好局面。浙江省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离不开截污纳管、工业整治、排放口整治、河长制等举措系统全面的推进。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浙江省率先解决困扰群众的突出水环境问题,推动绿色发展迈入新征程。到2017年,浙江的“五水共治”已经进行至第四个年头,是全国最早开始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省份之一。2017年12月27日,浙江省当年初制定的剿灭劣Ⅴ类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共剿灭劣Ⅴ类小微水体16455个。这也意味着浙江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在一定程度上,前三年的努力已为2017年的治水打下扎实基础。“断面水质是流域水环境质量的集中体现,也是剿劣工作的重中之重。”浙江省治水办(河长办)副主任王以淼指出。
2017年,浙江治水率全国之先,吹响了全面剿灭劣Ⅴ类水的冲锋号。一年以来,全省各级干部、6.1万余名河长,签下军令状、责任书,践行治水承诺。在全省齐心协力的推进下,浙江省提前三年完成“水十条”任务,全省大江大河水质总体优良,省控断面Ⅲ类及以上水质超八成。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省、市、县、乡、村各级为全面剿劣倾注了大量心血。
全面剿灭劣Ⅴ类水的行动连通着全省的“五水共治”,更回应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箴言。碧水清流重回之江大地,更带来了全省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实实在在的提升。
从杭州钱塘江畔到丽水山区小溪,万里河道、数万小微水体,水质得到根本改善。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浙江,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浙江省稳抓重点,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明确把水环境治理作为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的“牛鼻子”。
2017,浙江拆违以人民为中心,打响了城中村改造的攻坚战。通过工程性治水和生态修复同步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中的基础设施短板逐渐补齐,重现“诗画江南”的美丽景致。
浙江省还创新和完善了河长制等制度措施,明确责任,把治水与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直接挂钩。2017年,浙江各地编制了一万余份“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制定了“一点一策”治理方案。同时为了落实河长制的全覆盖,压实责任体系,出台全国首个河长制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河长制规定》,明确了五级河长职责,建立治水剿劣督导制度,配备首席技术顾问。
水环境污染,表象在水中,源头在岸上,根子在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粗放发展模式。浙江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在这场治水攻坚战中,全省关停淘汰“低小散”企业3万余家,促进工业、农业同步转型,使污染源头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全省打破了“为治水而治水”的闭环,在加强重污染行业整治的同时,发展绿色产业,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逐步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为治水剿劣,浙江已经向大海进军。据浙江在线报道,截至2017年10月,全省已完成两类入海排污口整治213个,占全部非法和设置不合理入海排污口的70.3%。
在全省的努力以及各项举措的实施下,浙江营造了治水的良好舆论氛围。“五水共治”的创新实践为全国水环境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美丽浙江”的美好蓝图这在逐步变为现实。浙江省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今后还要确保治好的河湖不反弹,为河湖保护穿上长效的“保护衣”。在这一层面上,浙江省将继续扩大治水成果,深化源头治理,提高污水处理水平。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