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级“河长”实现全覆盖 福建挺进大数据治河时代

慧聪水工业网 2017-12-27 08:47 来源:中国经济网

慧聪水工业网 “九龙治水”、群龙无首,曾是我国水环境治理中的一大痛点。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从2009年开始,福建省在全国率先推行“河长制”。截至2017年,每条河流都有河长,每个河段都有专管员,省市县乡四级都有办事机构,实行分段管理、分段监控、分段考核、分段问责。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河流水系纵横密布,集雨面积在5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河流有740条,总长2.46万公里。福建也是水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水资源总量达1179.3亿立方米。

有了河长制,福建的水质变好了。截至2017年9月份,全省12条主要河流Ⅰ类至Ⅲ类优良水质达95.8%,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截至2017年11月份,476条小流域Ⅰ类至Ⅲ类优良水质为80.4%,比上年提高4.8%。

进入全面治水时代

大田县沟涧密布、溪流纵横,是闽江、九龙江、晋江三大水系支流的源头。地陷、水干、树死、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曾经在大田县大大小小194条河流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2009年,大田县委、县政府开始推行河长制,将河长职务委任给两位副县长。由于河流管护执法涉及多部门、多职能的交叉重叠,难免陷入“九龙治水”却治不好的尴尬局面。

“面对河长制推行的难题,我们围绕‘污在水中、源在岸上、根子在人’这一治河方略,从机制层面不断进行创新、深入、完善,境内168条干支流实现‘一河三长’全覆盖,‘河水有问题,直接找河长’成为百姓的共识。”大田县河长办副主任卢国首说,河长制的成功推行,让这个昔日的矿业大县铺开一幅“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山水画卷。

福建的河长制工作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水资源管理从过去的“九龙治水”迈向“包河治水”新阶段。2012年11月份,福建省成立水资源管理委员会,福建省主要领导担任管委会主任并统筹协调水资源管理中的重大问题。2014年6月份起,省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重要流域保护管理切实保障水安全的若干意见》和《福建省河长制实施方案》等重要政策文件,要求省市县乡四级由政府领导担任河长、河段长,并确定其为河流保护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二阶段,河流治理进入“有法可依”的“强制治水”新阶段。2015年,出台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成为全国第一个推出省级“水十条”的省份。短短两个月后,再次推出了更加详细的“水十条”。当年,闽江、九龙江、敖江流域年度计划重点项目共完成或基本完成146项,完成投资额约17.4亿元。

第三阶段,河流进入“自上而下”的“共同治水”新阶段。2017年2月,出台《福建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福建省、九地市(一区)河长办设立,在全国率先出台省市县乡四级实施方案、率先全面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组织体系的同时,围绕六项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实践,推进河长制落地。目前,坚持河长巡河查河、合力运作河长办、加快突出问题整治、开展综合治水试验、配设河道专管员和实施河道管养分离等17个做法日趋成熟。

“福建坚持生态省建设,把河长制工作摆在首位。”福建省河长制办公室主任、省水利厅厅长赖军说,河长作为福建河流管护的第一责任人,在统筹治理河流、提升水质、提升治理效能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从省到村合力攻坚

《福建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要求,从省到村,五级穿透,实现全覆盖。省、市、县、乡四级要全面建立由政府领导担任河长、河段长,其中闽江、九龙江、敖江等跨区市的重要河流由省领导担任河长,流域内市、县(区)、乡(镇)政府领导担任辖区内河段的河段长,由乡镇根据河道数量、大小和任务轻重等招募河道专管员,负责村居河道的日常巡查等工作。同时,福建省级河长制办公室设在省水利厅,负责河长制组织实施的具体工作。目前,福建省共有4973名河长,共配有村(居)河道专管员13231名,覆盖14338个村(居)。

通过组织体系全覆盖、保护管理全域化、履职尽责全周期、问题整治全方位、社会力量全动员、考核问责全过程“六个全”,福建的河长治水发挥出积极作用,在永春、龙岩等地,有效推动了治水护河的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永春桃溪流域沿岸水质恶化、水体浑浊,水污染问题凸显。从2011年9月份开始,永春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历时3年,总投资超过30亿元的“桃溪流域综合治理”治水攻坚战。前些年治理效果不明显,但随着河长制的全面推行,永春各级河长经过3年综合整治,桃溪污染难题被彻底解决。2017年11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建设情况中期咨询评估报告,“永春县流域综合治理典型案例”被确定为典型,在全国推广。

小溪河是龙岩市中心城市内河龙津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河中水黄且浊,水质状况堪忧,污染“久治不愈”。调查发现,小溪河流域主要污染源涉及采矿企业36家、选矿企业14家等。“几十年了,小溪河一直是‘黄汤滚滚’。”市民詹鄞森感慨颇深,“政府一直都在治理,但没有治到根子上!”

2017年,龙岩创新实行“双河长制”,提出由市委书记任第一总河长,市长为总河长,“双河长”出手,年初就全面打响了小溪河污染整治“攻坚战”,行政处罚9家企业,刑事移送3家企业,行政拘留3名企业责任人……今年5月份的水质监测结果显示,马坑溪、中甲溪和小溪河水质达到Ⅱ类,小溪河的登高桥断面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首次达到Ⅱ类水质。詹鄞森兴奋地说:“多年期盼终成真,这证明了只要领导重视,监管到位,河道污染并非无药可医。”

大数据助力河流治理

如何让清水长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福建的治河护河已进入大数据治河时代。

在福建,每一条河流旁边都立有一块公示牌,上面写有河长、河道专管员的姓名及举报电话等,如果发现污染,可找到公示牌向河长进行举报。

不仅如此,福建还出台了《河长公示牌规范设置指导意见》,明确了河长公示牌的公开内容等,以方便群众监督举报。同时,在省市县水利部门门户网站上均设置有专栏、投诉举报信箱,并公布了微信公众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广,福建各地开始充分利用互联网科技积极研发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河务APP等“智慧河长”平台。因此河长、河道专管员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手机,都能随时随地查询河流实时动态,处理河流污染投诉情况等。

将现代科技手段融入河长制,鼓励基层运用“互联网+”管河巡河,取得初步成效。如闽清县建立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将县乡村三级治水机构专项工作、人员动态纳入信息化管理,打造河流日常巡査、治污整改、任务执行等信息监管平台,并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APP。

治河走向常态化

河流要“长治”,河长必须“长在”。“考虑到大部分河段长都是政府官员,有可能遇到换届、调动等情况,因此,福建省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应及时做好政府换届期间河长、河段长的调整充实工作,并要求省水利厅每半年开展一次督查检查,向省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及各设区市河段长通报流域整治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福建省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说。

河长谁来监督?福建出台了《河长制工作考核制度》,明确了考核对象、内容、方式、评分办法。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将河长制考核评价纳入9市1区效能考核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列入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对考核结果优秀的实施激励,不合格的予以通报问责。不仅如此,福建各级河长办还建立了河长制工作通报制度。

福建省河长办、省环保厅于今年11月1日对全省水质存在突出问题河段的22位河长进行约谈,要求他们进一步履行好河长职责,对相关问题予以落实整改。厦门市将全市9条主要溪流所在的区、镇两级河长全部纳入河长制考核对象;泉州市对各县(市、区)落实河长制及河流保护管理情况进行“月考评、月评分、月通报”,考评结果与“以奖促治”挂钩;龙岩市实行末位约谈、红黄牌预警、责任追究等制度……

河长制的深入推行让福建生态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7年11月底,在4973名河长亲自部署、巡河、督办下,全省共完成河道违章建筑清理1040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51条、禁养区养殖场(户)关拆1.22万家、改造关闭可养区存栏250头以下养殖场(户)7577家、250头以上养殖场(户)4158家。

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