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河长重塑治水格局 打造新一轮治理“金钥匙”
慧聪水工业网如今在北京,河湖水环境共治共管的氛围已逐步形成。资料显示,北京河长组织体系将由三级延伸至四级,即在市、区、乡镇(街道)的三级河长的基础上,增设村级河长。并以监测结果为依据,督促相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协同联动突破治理难点,提高治理成效。
作为河湖管护体制机制的重要改革创新,河长制正在北京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很少还有人记得,北京是一座依水而建、因水而兴的古都。由于城市快速扩张、人口增多,对水资源过度开发,沿河环境日趋恶化,有的河道甚至成了臭水沟。随着“河长”的走马上任,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有了“河长”的守护,北京的水环境建设也因此呈现出新面貌。据人民网此前报道,2017年6月份监测结果表明,与2015年底黑臭水体普查结果相比,全市141条段黑臭水体约有70%水质改善。
“河长”治水,成为北京水治理的新转机:直指当前河湖治理软肋,抓住了河湖治理的“牛鼻子”,2016年12月11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要求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这也标志着河长制从面对水危机的应急之策上升为国家意志,也预示“河长制”将全面推行,实现由点及面、由水质管理向全面治理转变。随即,水利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实化河长制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
近乎同一时间,北京去年底设立“河长制”后,由市到乡各级政府逐级负责,更是狠抓流域内的环境污染问题,2017年7月,被称为北京“河长制”加强版的工作方案出台,要求强化属地责任,全面深入推进河长制。根据规划,到2017年底,市、区、乡镇(街道)、村四级河长体系全面建立。同时,截至2020年底前,北京重要水库、河流、湖泊等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要达到77%以上的目标。
除了首次明确河道治理“党政同责”,“河长”工作任务也由原来仅负责河湖周边环境扩大到整个流域内的污水治理,并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原来的河长制中,属地行政领导负责,现在党委也要纳入进来,保障各项水环境治理的推进,可以说上了‘双保险’。”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严密的负责制度,原本无人愿管、被肆意污染的河流,变成了激励“河长”责任心的一条鞭。
也就是河长制的核心,即党政领导负责制,即由省、市、县、乡四级党政领导担任河长。过去,北京实行三级河长制,新方案实施后,河长设置由三级河长向下延伸至村级,形成市、区、乡镇、村四级河长体系。当前,北京全市400多条河流所经之处,有了超过5894位“河长”守护,覆盖市、区、乡镇(街道)、村四级,有力推进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
守护一湾清水,留住点滴乡愁,河长制已成为北京破解治水难题的“金钥匙”。此外,北京全市还建立了定期巡查制度,乡镇(街道)级河长每月至少开展1次巡查,村级河长每周至少开展1次巡查,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河湖管理保护存在的问题,本级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河长报告。有助于解决过去“多龙管水”的问题,形成各部门、各地区之间分工合作、优势互补、整体推进的“一盘棋”治水格局。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