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河长制为标杆 加速拓宽水环境治理格局
慧聪水工业网 “河长制”,一河一湖的管理体制,不仅带来了流域治理模式的新突破,更是衍生出了更多有价值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方式。随着“滩长制”以及“湾长制”概念的提出,地方也开始借鉴河长制经验,迅速开拓出更宽广的治水之路。
水污染防治从源头抓起,以河湖为单位强化流域治理,这都是新时代下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由于水本身具有流动性,污染范围较广,曾一度引发“九龙治水”问题,跨区、跨地域、跨流域、跨部门,该如何治?
为了在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取得有效成果,我国提出流域治理和生态修复概念,并且开始推行“河长制”。业内人士对河长制的评价颇高,认为该制度是重整山河的治水图卷。为每条河找好“父母官”,逐级担负起河湖管理责任,以强力问责开拓治水新路径。
见证了河长制落地的实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明确2018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的目标。协调分工,消除部门合作壁垒,施行终身问责,这些都是河长制带来的改变。而在各地的狠抓落实,共同发力下,河长制收获了显著治水成效。
随即,水污染防治法在修订过程中首次将河长制纳入立法范畴,确定了河长制的法律地位。这已经足以证明,河长制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河湖管理体制。同时,从各地践行的情况来看,河长制推进提速工作正有条不紊进行中。
我国首都北京就是最好的范例,目前已经为400多条河流分配了“父母官”。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水环境污染问题较上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在构建市、区、乡镇(街道)三级河长制的基础上,北京市还完善了河长“三查、三清、三治、三管”的工作任务。
作为河长制的发源地,浙江省实践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连同“五水共治”理念一起,浙江河长制逐步向“系统化、制度化、专业化、信息化和社会化”迈进,全面对接智慧河长体系。此外,“民间河长”,“市民河长”的民众路线也是浙江省河长制的一大利器,确保新时期下,浙江河长制仍将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由于河长制取得了巨大成效,海洋环境治理也开始借鉴该体制。于是,以沿海滩涂为治理核心的“滩长制”出现了,浙江依然是该制度的先锋军。据了解,浙江自2017年8月7日起开始在沿海滩涂推行“滩长制”,从“护河”走向了“护海”,全面加强岸线整治修复和管理。
滩长制的出现也意味着,河长制带来的丰富治水经验和河湖管理体系已经非常成功。在流域治理层面上,河长治河,滩长治滩也是“河长制”因地制宜推广的产物,核心理念依然是落实水环境区域治理责任,提高水生态修复和整治效率。
那么,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河长制的衍生产物还有“湾长制”。同样是借鉴“河长制”的经验,以部门合力为宗旨,只是针对的对象从河湖转为海域、陆域、岸上、河道及海洋周边。山东省青岛市率先推出了“湾长制”,收获了一众知名海洋专家的认可。
海南省海口市的试点申请也在近日收到了国家海洋局批复,该市正式成为了国家首批“湾长制”试点城市。接下去,海口将以“湾长制”为支点,撬动整个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完善陆海统筹、河海兼顾的新治理体系。
至此,“河长制”的价值已经不单纯是河湖管理创新体制,其意义还在于提供了一种新的水域和海洋污染综合治理方式。顺着“河长制”这条藤,就能摸到“滩长制”、“湾长制”这样的瓜,在水污染防治道路上走得更好也更远。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