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海洋综合管理 有效减少浒苔绿潮
慧聪水工业网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于仁成
◆中国环境报记者 查玮
记者:一个多月以来,山东省多地海岸遭遇浒苔入侵。受风力和潮汐影响,青岛市外海漂浮的浒苔曾侵入海岸沙滩,将海岸染成一片绿色。请问,黄海海域的浒苔“绿潮”现象是从何时发生的?
于仁成:黄海的浒苔“绿潮”是由于一种绿藻——浒苔(Ulvaprolifera)的快速生长和大量聚集造成的生态异常现象。它从2007年开始在黄海出现,之后连年发生,对山东、江苏沿岸的旅游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了巨大危害,社会关注度极高。每年夏季,受“绿潮”影响地区的政府部门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沿海一线的绿藻进行收集、打捞和处理。如何应对“绿潮”问题已经成为地方政府部门每年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
记者:今年黄海海域浒苔“绿潮”的发生情况如何?
于仁成:2017年度黄海海域的“绿潮”总体规模低于往年。今年规模较小的原因较多,包括苏北改进了紫菜生产方式,对养殖网帘上的绿藻进行了回收处理,网帘上的浒苔不再被海流带走;今年从外海飘来的马尾藻规模较大,和浒苔形成竞争关系,对苏北浅滩紫菜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破坏,挤占了浒苔生存空间等。
记者:浒苔“绿潮”会给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带来怎样的危害?
于仁成:海洋中的大量绿藻如果得不到及时清理,在腐烂分解过程中会消耗水体的溶解氧,产生氨和硫化氢等对水生生物有毒的化合物,危害海洋生物生存。同时,绿藻腐烂分解还会影响海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间接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记者:浒苔“绿潮”爆发的机理是什么?
于仁成:浒苔“绿潮”的成因非常复杂,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和调控。大量现场调查和研究工作表明,黄海浒苔“绿潮”期间,漂浮绿藻最初主要来自苏北浅滩海域,与这一海域独特的海洋环境特征、大量养殖筏架和陆源污染问题有关。
苏北浅滩区存在浒苔等绿藻的微观繁殖体,浅滩区大量养殖筏架和海水中丰富的营养盐为绿藻的附着和生长提供了重要条件。每年早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从养殖筏架上脱落的绿藻开始在苏北浅滩区漂浮生长,并在风和海流的作用下进入南黄海海域,规模逐渐扩大,并发展成为大规模的“绿潮”。由于浒苔更适合于漂浮生长,在此期间逐渐占据优势,成为“绿潮”的主要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在浅滩区筏架上生长的大量绿藻不仅是黄海“绿潮”的来源,也是影响浅滩区紫菜养殖产业的一种灾害。
记者:为什么在山东,青岛的情况会比较严重?
于仁成:受夏季风影响,包括青岛市在内的山东半岛南部沿海一线最易受“绿潮”影响。但是,由于每年风向、风速差异,“绿潮”影响区域依然会存在年际变化。多年来,青岛市政府针对绿潮防控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完善的“绿潮”应对体系。与往年相比,今年青岛近海受“绿潮”影响相对较小,各大海水浴场很少见到堆积的绿藻。
记者:浒苔“绿潮”多年来没有得到根治,症结何在?
于仁成:黄海海域“绿潮”现象的出现是海洋环境长期变化的结果,根治“绿潮”问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多年来针对绿潮的研究已经揭示了绿潮形成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关键点,为绿潮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随着对绿潮机理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相关技术的逐渐发展,以及海洋管理机制的逐渐完善,相信黄海“绿潮”问题会得到解决。
记者:具体而言,如何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于仁成:黄海浒苔“绿潮”需要从科学、技术和管理层面统筹加以解决。首先,需要通过科学研究,阐明绿潮成因和关键过程。其次,需要针对“绿潮”发展关键过程,研发有效的“绿潮”防控技术。最后,“绿潮”是一个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应对“绿潮”问题需要采用海洋综合管理的思路。要从国家海洋环境方面的整体利益出发,综合平衡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关系,实现对“绿潮”的有效管控,最终解决“绿潮”问题。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