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亿绿色制造产业加码 长江经济带走进绿时代
慧聪水工业网 长江经济带再迎新一轮绿色风向。五部委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切实保护和改善长江生态环境。根据《指导意见》,长江沿岸城市将进一步提升清洁生产水平,绿色制造体系雏形初具。
万里长江浩浩荡荡,这条奔流千年的大河,被称为中国的“金腰带”,其沿线的省市是中国重要的经济走廊。作为我国经济、社会活动最频繁的区域,长江流域一直是生态环境最受关注的地区。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等五部委发布《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再次对长江经济带发展予以定调。
公开资料显示,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11省市,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近半壁江山。《指导意见》明确,传统制造业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强度显著下降,清洁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与此同时,一批关键共性绿色制造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打造和培育500家绿色示范工厂、50家绿色示范园区,推广5000种以上绿色产品,绿色制造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
针对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导意见》在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改造方面提出了具体任务,即:到2020年,完成47个危险化学品搬迁改造重点项目,并以附件列出了这些项目的相关情况,加快推进项目实施。《指导意见》还从完善工业布局规划、改造提升工业园区、规范工业集约集聚发展、引导跨区域产业转移、严控跨区域转移项目五方面提出优化工业布局的方案。
《指导意见》提出通过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推进工业水循环利用、加强重点污染物防治等方式,推进工业节水和污染防治。公开资料显示,与2015年相比,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5%,重点行业水循环利用率明显提升。
同时,《指导意见》从依法依规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加快重化工企业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加强对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的引导和协调,有助于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上中下游产业良性互动。
在政策的支持下,未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上的投入规模会持续增大。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及产业发展情况,严禁钢铁、水泥、电解铝、船舶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扩能。在契合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加大急需技术装备和产品的创新,推动先进成熟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和推广,支撑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
更早之前的转折点发生在2016年。当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并下发到沿江11省市。其中明确要求要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思路,推动长江经济带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业界普遍分析指出,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基本遵循,《规划纲要》亦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显然,对于这条经济带上的城市、企业和居民来说,长江的“角色”也正在发生嬗变:大保护。以水环境保护与治理为例,包含河流源头及水质较好湖泊保护、饮用水水源保护、重污染水体治理、总磷污染治理四个部分。但可以预见的是,无论长江经济带如何建设,决策层思路非常清晰,那就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摆在首位,决不走“先发展再治污”的老路。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