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教授郑祥发布中国环保水处理研究报告 提议加大膜产品科研力度
慧聪水工业网由慧聪水工业网,以推动绿色环保产业发展为主题的“赢享中国”慧聪网2016年度中国环保水处理产业生态大会暨品牌盛会颁奖盛典,于5月3日在上海东锦江希尔顿逸林酒店隆重举办。300多家与环保产业相关的企业共同见证了这一行业盛事,在大会上,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郑祥先生做了《2016年度中国环保水处理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发布》的主题演讲。
随着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对改善环境成为共识,政府BOT、工厂污水处理乃至普通人群家中的水处理项目都在不断的开展,水处理无疑将是未来环保工程中最重要的内容。
近几年,在政府大力推行的政策背景下,水处理行业迎来“新的黄金时段”。在“十二五”期间,仅水处理领域就有超过万亿空间的投资空间。虽然水处理产业是后起之秀,但产业前景依旧被业界广泛看好。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郑祥先生发布研究报告
本次盛会,郑祥先生依据翔实的数据为在场嘉宾分析论述了我国水处理市场以及膜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轨迹等,以下为演讲文字实录:
郑祥: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有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过去几年所做的工作。
今天我主要介绍的是有关中国膜产业发展的情况,我现在在人民大学工作,所以在外面开会交流的时候人家总是很疑惑,人民大学都是搞文科的,做环保理工科这么专业的东西你们懂吗?每次都要解释一下,我们中科院是博士学位只是工作在人大,所以每次都要解释一下,以提高后面报告的可信度。
我们这份报告是在2013年人大推出的有关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系列的丛书,主要是针对重大的社会关系来开展研究、预测。
我们的报告并不是2013年开始的,做宏观报告是从2007年开始的,当然做的主要是类似市场分析的报告。前面的这5份报告从2008年到2010年主要是类似于咨询报告,并不是公开出版的。在过去的5年之间我们正式出版了3份有关水处理行业的研究报告,是公开出版的报告,还有一份报告现在正在出版社进行校正。
早期咨询报告的时候我们做的还是比较成功的。这5份报告在过去的7、8年间与多个环保上市公司引用,很多时候经常被误认为是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的主要撰写人,其实不是,只是他们应用较多。
这些报告也得到了相关咨询机构、高等学院、仪器公司等的重视。我们中国的环保企业跟膜企业的老总经常向我抱怨,说报告收价太高了,所以在2010年前后我们一直希望寻找一种途径,能够把我们的研究成果更多地公布给企业界的朋友。在2012年获得了人大战略数据的公布,所以每年都能出版相关的报告。
作为咨询报告出版问题不大,因为是内部发行的。只要老总认为报告中的所得大大地超过他的预期就行了。但是对于公开发行的著作、报告基本上是不能出错的,所以校正就非常严格。跟咨询报告相比,产业的报告有审查的限制,出版的周期要长一点。
对于咨询报告来说,做咨询报告的都是小范围的研究团队,因为不可能涉及太多的人参与。作为公开出版的报告可以使用更多的专家来参加报告的编写。在报告的编写过程当中我们是有很多领域的专家共同来出版。公开出版报告的可靠性、准确度更高,价值也远远高的多。
2013年出版的报告中,基本的报告构建都是这样的。首先是介绍行业的总体情况,其次介绍在各个领域应用的转化,其次对市场代表性的企业、经营业绩、核心业务、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全面的评估全行业的竞争力(报告构建:技术水平、应用状况、市场格局、未来方向)。
比较荣幸的是2013年出版的报告曾经获得了中国膜工业协会的科学技术奖。去年刚刚出版的《中国水处理行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战略报告》在第一份报告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技术竞争力、膜市场格局、企业运行模式进行分析。
以上是整个报告的由来、撰写背景以及基本的情况。现在我主要介绍一下中国膜的应用状况。在过去的20多年间,中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整个行业几十亿的产值,到去年几乎接近1000亿的产值,是中国膜产业高速发展的阶段。
在膜法水处理行业当中,我们知道膜主要应用在市镇的污水处理、市政饮用水处理、海水淡化市场、工业水处理领域。到底在哪一个领域中国膜法水处理用的更多呢?我们对过去几年的这几个领域的用量进行了系统的统计。
首先看一下中国膜法水在市政饮用水产的情况,2005年中国才比较大规模地在市政领域开始使用。到2015年大概已经有接近90个大型的膜法水产在运行,现在已经接近了450万吨,这是已经在运用的。如果考虑到在建的还多出100多万吨左右。
在市政污水领域2015年已经达到每天600万吨,加上在建的大概有800万顿左右。截止到2015年年底,我们国家海水淡化的规模才超过100万吨,其中膜法占了大概三分之二左右,海水淡化是喊的最响的,但是进展最缓慢的。
用量最多的并不是在市政饮用水和市政污水,大家总觉得市政污水是用的最多的,并不是这样。中国在工业领域膜法应用规模是最多的。之前全国到底有多少个工业领域用了膜,处理规模达到多少?我们用曾经产业的案例进行统计。比如说市政饮用水和海水淡化项目比较有限,100个左右是不容易有漏网之鱼,但是膜在工业水处理的应用案例太多了。中国的膜脱盐没有超过500万吨左右,内部统计已经超过1100万吨每天。从前年开始统计的中国反渗透膜在过去5年的销售量,我们知道反渗透膜的厂家相对数量比较少,因为反渗透是高度集中的行业,所以只要统计几个大厂家的销售数量,中国整体在工业领域的销售量基本上就平均出来的。当时的统计结果中国现在目前使用量有接近200万支,通过这样仔细的估算,到2014年年底中国在工业领域反渗透的应用最多,保守估计都已经超过了2700万吨,这已经是非常保守的估计,仅仅按照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4年来估计的,很多人说4年的估计太保守了,可能需要按5年的量来估计。
简要介绍了膜的使用状况,介绍一下中国产业的竞争力到底处在什么样的水平。这张PPT是前面几年我们参与科技部做国家竞争力分析的其中一张PPT,是当时评价中国的资源环境领域。我们的技术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呢?国外有的,我们基本都有;国外没有的我们也有;国外不敢用的我们敢用;我们不能解决的,他们也解决不了。我们的技术水平总是在循环:有时特别好,有时特别不好,需要进行准确的评估。我们膜领域又跨越了两个学科,一个是资源领域,一个是材料领域。交叉的学科没有做特别精细的分析。在完成国家竞争力分析以后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中国的膜技术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做了研究。
首先考察一下中国在基础研究的水平,中国基础研究的数据比较具有公信力,通过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据来评估全球的研究水平。同时通过DerwentInnovationsIndex数据库来评价中国水平的转化。
主要是中国和美国的水平,在基础研究中国和美国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况。根据前年年底完成的国家竞争力分析,我们发现在许多的领域,中国的热门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几乎在所有的领域中国不是排在第一,就是第二,排在第二的话第一肯定是美国。很奇怪的是我们的许多领域排在第一的数量远远比美国多,所以怎么样来评估中国真实的水平,这也是我们面临的很大问题。同时研究年限是在2006年到2016年,过去十年间的数据。首先检索了过去十年间全球发布的论文书,在十年前全球一年发的论文数是3000多篇,到2016年已经达到了7000多篇。中国发表文章的数量是在2008年超过了美国,到2016年中国发文的数量已经接近美国的两倍,达到全球的28%,美国占比14%。
在2006年的时候,美国发布的论文数是最多的,占了86.9%目前,中国仅次于其后,第三是韩国。
2016年的时候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国家颠倒过来了,中国排第一,美国排第二,第三是韩国。值得注意的是伊朗在2016年的时候论文的数量已经列位全球第四,伊朗在这方面投入是比较多的。
在过去十年前全球的发论文数量前二十的机构中国有9个,排名前5位的有4个。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研究中西、美国能源局、新加坡国立大学、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除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是独立的,其他的四个都是有数十个科研机构组成的。
搞学术研究的经常会觉得我们论文数量多,前一段时间医学期刊报出丑闻,说中国学者有数十篇论文被鉴证。我们知道在环境领域的影响因素顶级的期刊也就5点几、6点几左右。在六大期刊当中发文的数量占据了全部发文数量的20%就是说6个期刊的数量上会有代表性,占据了前20%,影响因子在整个领域是最高的。在6个期刊中,如果按照比较高档次的期刊,中国发文数量也超越了美国,在2006年到2016年中国是2800多篇,美国是2300多篇。如果以2016年来计,中国有420篇,美国是227篇。基本反应了中国在顶级期刊上发表的数量。如果从文章的总数以及前20%的优秀期刊发文量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也超过了美国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在膜领域的基础研究设备就超过了美国呢?显然,答案不是这样。有很多专家都可以得出这样子的感觉,但是证据不是那么好找。
这是前面说的定期期刊的论文发表数,排名状态跟发文机构还是大致地类似。
我们是否已经在基础研究领域赶上美国?凭感觉来说是肯定的,数据也支持这一点。现在不仅仅是 在环境科学与工作领域,在全球所有的理工科,自然科学领域。本学科5到10的影响因子都算顶级,在全球总共发表了500多篇目10个顶级期刊包含了全球最知名的期刊,在这10个期刊上,只要在座的是从事学术研究的话,只要在上面任何一个期刊发表一刊应该是没问题的。
我们可以显著地看到美国发表的数量有200篇,中国接近120篇。尽管如此,中国比排在第三位的德国是远远领先的。这是相关研究机构的情况,中国有两个大学(中国科学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在顶级期刊发文量的前列机构。
在过去10年间,全球1%的论文的分布,中国的情况是逐年上升,中国的发文数量接近了四分之一的水平。被引用的800多篇文章中美国占了三分之一,中国有20%左右。同样趋势跟在顶级期刊发表文章的情况很类似,中国大概是美国发文量的60%左右,远远高于排在第三的国家。
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到最近5年来,中国和美国在高引用文章的数量和篇均被引频次的状态上越来越接近。以上说的是基础研究的水平,我们应用研究的水平呢?就差不多。
这是过去20多年中、美、日三国的膜专利情况,中国的数据在增加但是质量不太尽人意。按照全球膜技术专利申请机构来看,日本名列前茅,中国只有一家企业,还是中石化。
在中国申请专利的情况,前二十个机构里有30%的是外企,13个高校,1个企业。中国的企业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成为主要的科研主力。企业的状况从1990年,大概中国整个膜企业接近了1000家左右,这1000家企业中注册资本高1个亿只有1.9亿,只有10几家。在5000万到1个亿也只占了2.4%,跟膜以及相关的企业里面,注册资本高度相关的不到5%,这就是中国整体的企业情况。这些企业的分布主要是集中在广东、浙江、北京、江苏、上海。广东的阶级数量虽然多,但是实力是相对比较薄弱的。跟中国科研机构有相关,因为广东地区相对来说膜研究的机构相对比较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
第一,中国的膜行业应用领域过窄。在前面的介绍当中可以看到几乎是90%多的比例都应用在水处理领域。在气体分离、空气净化的研究跟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第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我们看到中国的很多专利还是高校跟科研机构完成的,企业的主创性能力还有待提高。
第三,企业规模普遍小。
第四,宏观战略研究匮乏,希望宏观研究一直做下去,希望在座行业的企业家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大力的支持。
以上就是我的简要报告,谢谢大家!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