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形势日趋严峻 地下水治理已无退路
慧聪水工业网 在水资源短缺和河流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地下水污染是存在的另一个水危机。如何有效遏制地下水污染情况的发生,从而让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是亟待解决的现实考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好,则万物得以滋养,物产丰富,一方百姓也能得以安居乐业。相反,水被污染或者某种因素的缺水,万物则枯萎,生灵涂炭,贻害一方,民不聊生。
地下水作为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重要淡水资源,尤其是对于郊区和农村地区的用水。然而,从近年来《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的情况来看,地下水污染的状况日益严重,一边是水污染情况不容乐观,一边又是超采现象极为普遍,地下水之殇面临着双重威胁。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的马中院长指出,水资源不足和河流水质污染直接威胁着城市居民,而作为全国饮用水源的地下水污染更是一个大问题。
资料显示,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工业废水向地下直接排放、受污染的地表水侵入到地下含水层中、人畜粪便或因过量使用农药而受污染的水渗入地下等;污染物主要来自危险废物处置场、化粪池、地下污水管泄漏、农田径流中携带的农药和化肥残留物、城市垃圾和高速公路的废物(如化雪用盐)、地下或露天矿场、受污染的地表水、地下贮油罐与输油管线泄漏以及有机液体的事故性泄漏。
目前,中国的地下水污染程度与日俱增,正“由带状向面状”、“由浅层向深层”、“由城市向农村”不断扩大和扩展,据预测今后10年内中国很多城市将放弃现有水源地。
相关研究表明,滨海地区由于地势低缓,是水分盐分的汇集区,加之复杂的陆海水体相互作用,未来的滨海水环境整治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因此,滨海地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要远高于内陆地区,并可能造成近岸海水质量恶化,影响海洋生态。
如此严峻的污染形势的下,加快治理已然成为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缺水”与“治理”双重压力下,该如何有效遏制地下水污染情况的发生?
当务之急,一方面,必须以最严厉的措施斩断污染企业的随意超标排放,特别是在重金属污染、持久性有机物污染方面,更要毫不犹豫采取措施,并确保落实,先改变污染不断加剧的趋势。
另一方面,还应该从长计议,以顶层设计制定最严格的地下水管理措施。
尽管目前的《水污染防治法》对地下水污染有专章规定,但是,地下水排污在中国没有严格、明确的规范,基本上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应该尽快提高对地下水污染的认知程度,并出台同样严厉的治理措施。
所幸,强化地下水污染治理,国家已经做出相关努力。今年年初,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水利部部长陈雷介绍,为加强水利工程建设,2017年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成20条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和10298个地下水监测站点建设任务,基本建成国家地下水监测系统。
与此同时,针对如何修复治理地下水,业界人士也给出了如下建议:要防治结合、源头控制,加强各类污染源排放情况的监督管理;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及评估指标体系建设,提升水质监测指标,强化监测手段和技术方法;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严加保护,合理开发。
由于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危害性等特点,水质修复难度较大,还需加强对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技术可行性评估,努力提高地下水污染治理的科学水平,找到最合理有效的修复方法。
然而防治地下水污染在技术上并不容易,地下水一旦被污染,要想净化,将耗费大量时间和成本。比如,要想完全净化已被重金属污染的地下水极其困难。身为专家的中国公共环境研究中心马军主任指出,要想净化已渗透到深层的地下水污染需要1000年时间。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