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督查组调研10省PPP 五大难题成重攻方向

慧聪水工业网 2016-12-15 10:20 来源:第一财经网

慧聪水工业网 近日财政部联合国务院办公厅、环保部等部委开展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专项督查调研,分赴10个省了解当地PPP工作进展情况及实践中的问题和困难,推动PPP项目落地。

尽管此次督查尚未结束,但三年来PPP领域面临的观念转变不到位、改革发展不平衡、民营资本参与率不高、部分项目实施不规范、法律保障和政策衔接不健全五大难题,仍待解决。

正在督查10省

一位河北省财政厅人士表示,专项督查组已经来到河北,了解PPP项目运作推进情况、项目合规合法等内容,督查时间大概为一周。

财政部PPP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部长史耀斌介绍了这次专项督查情况。

他在12月9日的召开全国财政系统PPP工作推进会暨示范项目督导会上表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有关专项督查工作部署及财政部PPP示范项目督导工作要求,财政部将组织开展“完善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专项督查调研。

史耀斌称,12月9日会后,由国务院办公厅、环保部、住建部、交通部、卫计委、人民银行等部委相关司局,以及财政部金融司、经建司、预算司、条法司、PPP中心等司局组成的5个督导工作小组,将分赴10个省份进行督导,每个省份督查调研1-2个城市,每个城市督查调研1-2个县(区),既监督问责,也要解决问题,特别是对实践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要及时研究提出制度化的解决对策。

据了解,督查组已经入驻河北、山东、河南等地。

他表示,这次督查的重点和目的是,掌握各地PPP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深入了解实践中的问题和困难,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督促PPP项目、重点是示范项目规范实施、加快落地。

按此前要求,第一批中央财政示范项目在2016年底前全部落地,第二批示范项目在2017年3月底前全部落地,第三批示范项目在2017年9月底前全部落地。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显示,今年9月末,第一批示范项目中落地率达76%,第二批示范项目落地率达56%,落地加速。

上述河北省财政厅人士表示,目前当地前两批示范项目落地情况较好,第三批示范项目在明年9月底前全部落地有很大挑战。

在督查形式上,此次PPP专项督查组将通过听取工作介绍,举行座谈,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与政府部门、社会资本(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PPP项目参与各方进行广泛交流,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难点问题。督查结束后,督查组将出具督导报告,反映PPP工作成绩、困难和问题,并提出工作方法和政策建议。

五大问题是重点

尽管此次督查还尚在进行中,但三年来PPP推进中在取得很大进展同时,也积累了不少问题。

史耀斌将这些问题总结为观念转变不到位、改革发展不平衡、民营资本参与率不高、部分项目实施不规范、法律保障和政策衔接不健全。

中央寄望于地方通过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动PPP模式,来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打破行业准入,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但实践中,一些地方观念转变不到位,这包括片面追求投资和经济增长而泛化PPP模式使用范围,甚至将一些商业项目包装为PPP项目,简单将PPP模式理解为融资手段等。

三年时间里PPP项目出现了爆炸式增长。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中共有10685个项目,入库项目金额高达约12.75万亿元。

然而,PPP项目推进中遇到了行业发展不平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比如,从项目库情况看,中西部地区进展较快,PPP项目数量较多,截至今年10月末,数量位居前五的省份(占项目总数量一半),除山东外,全部是中西部(贵州、新疆、四川、内蒙古)省份。

民营资本参与率不高也是目前PPP推进中碰到的难题。

史耀斌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一些政府在观念上有误区,认为与民营资本不可控、风险高,加上项目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担心同民营资本合作会面临较大的审计、舆论压力,如果民营资本收益高了,容易引发国有资产流失、政府监管不力、利益输送等质疑。另一方面,PPP合作期长,民营资本担心合同无法正常履行,如果政府方违约,缺乏有效渠道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外民营资本自身能力也有待培育。

目前实践中,部分PPP项目实施不规范,包括假借PPP搞变相融资,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隐患;刻意规避PPP管理要求,借道政府购买服务来变相上项目;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扎实,为未来项目实施埋下隐患。

PPP领域缺乏专门立法,PPP项目各个环节如何适用现行法律不尽清晰也阻碍PPP模式推进,另外PPP项目涉及面广,税收、土地、价格、融资等配套政策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史耀斌表示,下一步要努力在推动PPP项目规范运作上实现突破,着力改变“假PPP”不断出现的状况,削弱PPP作为地方政府“新融资工具”的冲动,强化示范项目引导作用,做“真PPP”。

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