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供给侧升级 MBR膜技术推动水污染治理

慧聪水工业网 2016-09-26 10:01 来源:新华网沈阳

慧聪水工业网自2002年以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数量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并先后进行了3次提标改造。目前数量达到2002年的13倍,处理能力达到2002年的4倍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2年的30%左右提高到约90%。截至2015年底,城镇污水的日处理能力达到1.82亿吨,成为全世界污水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我国水污染恶化的趋势为何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曾有媒体报道,我国80%的污水经处理后水质仍与地表水劣V类水质相当,主要原因是2002年制订的国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准入门坎低,按照最严格的一级A标准执行,也只相当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所规定的劣V类水质,是造成城市黑臭水体的根源之一。

换句话说,在现行国标下,对我国许多水环境负荷超载的流域和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在哪里,排污就在哪里,哪里就会形成黑臭水体。

在此背景下,2015年11月,国家环保部公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这无疑是推动水处理供给侧创新升级的催化剂。

但是,要打好这场补齐环保短板的攻坚战似乎面临巨大挑战。《征求意见稿》发布近3个月,业界讨论激烈,特别是针对“特殊排放限值”的提出及其适用范围,有支持的,但反对的不在少数。

近年来,以膜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环保企业不遗余力地努力,研发出了一批污水处理及资源化新技术,使我国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这些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是我国重点流域污水处理和资源化的创新力量,且投资和运行成本都逐年降低,成为传统技术的替代者,为环保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技术和经济支撑。

以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为例。采用MBR技术新建和提标升级的污水处理厂可以将排放标准提高至地表IV类以上的高品质再生水,是解决中国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城镇黑臭水体泛滥等问题的最佳途径,正在我国的京津冀、太湖流域、滇池流域、珠三角等地区获得广泛应用。中国环保企业在MBR的研发、创新已经走到了世界领先地位。

“十二五”期间,碧水源以自主创新为驱动,膜产品的性能、膜材料的生产和膜成套装置的制造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高品质MBR膜国内生产能力已到了600万㎡/年以上,价格也降至国外同类产品的50%,MBR膜设备投资成本下降约42%,当前MBR工艺的工程直接费用在2000—3000元/吨,基本与传统一级A工艺持平。

同时,随着高低脉冲曝气等技术成功研发与应用,MBR工程运行能耗下降了约35%,单位水量总能耗仅比传统一级A工艺高出10%左右。

现在中国已成为全球MBR技术应用发展最快的地区。目前全国在建和已建成MBR工程总数量超过150座,总处理规模超过750万m3/d,遍布20多个省市地区,出水水质主要指标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

可以说,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水务行业供给品质,构建国家水安全战略体系,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改革已箭在弦上,而我们欠缺的就是那一点面对改革中“阵痛”的勇气。

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