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并购潮起“红五月” 产业合作步入深水期
慧聪水工业网 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元年,也掀起了环保市场的并购浪潮。据粗略统计数据,去年环保并购案例上百起,涉及金额逼近600亿元。显然,这只是一个开始。据仅在2016年第一季度,环保并购、融资案例已超过30笔,有海外业务拓展,也有非传统环保公司进去,且交易金额继续上扬,有近一半案例涉及金额超过亿元。
与2015年相比,环保企业更加热衷于海外并购。根据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下称“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的统计,仅一季度,环保领域就开展了6起对外收购,总额达128亿元,是去年海外并购总额的两倍多。
一月,再生金属加工企业怡球资源宣布拟以1.07亿美元(约合69261万元)价格收购Metalico公司100%股权,进入美国再生金属上游行业。
二月,北京绿创声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绿创声学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拟以不超过750万欧元(约5476万元)收购“全球声学老大”IAC。北京控股用14.38亿欧元(约105亿元)拿下德国EEW废物能源利用公司。天翔环境收购德国水处理公司BWT。雪迪龙通过英国子公司以415万欧元(约3000万元)收购比利时公司ORTHODYNE。
三月,先河环保增资美国子公司700万美元,其中660万美元(约合4272万元)用于收购美国监测企业SunsetLaboratory的60%股份。
“从前年开始,我国环保行业国际化进入高峰期。”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薛涛曾如是表示,国外环保市场接近饱和,而国内需求高,我国环保技术研发弱,和美、日、德相比差距大,未来十年,环保末端治理都将处于高需求状态。
并购潮再添新军
时间节点来到2016年5月,新三板环保企业终于在融资和并购领域迈出了一大步。
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环保产业并购依然以频发的小单交易为主。环保公司11项收购案涉及金额共17.6亿元。从并购类型上看,以战略布局和转型为目的的跨领域并购依然占所有案例的相当比重,几家重工、建筑工程从业企业实施对环保产业的战略布局。
资金方面,上市公司+投资机构联合组建并购基金的模式依然火热,典型案例为海外收购折戟的天楹环保投资8.5亿元联合中节能发起成立总规模约5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暂定中节能华禹绿色产业并购基金),结合天楹依然存在的海外并购需求,年内可能还有大宗海外并购交易出现。
5月底,从事环保核心设备制造的挂牌企业河北恒盛环保宣布定向增发融资1.2亿元全部用于收购同业公司北京能泰高科环保以增强技术实力,标的公司将为买方增添13项膜产品相关专利。
此项收购是两百多家挂牌环保企业近期实施的第一次重大收购。随着新三板分层落地,将有二十多家较为优质的环保企业进入创新层,其对资本的吸引力将有所增强。相应的,作为中国环保产业格局中的一股重要力量,这些挂牌企业的收购需求和势能将开始逐步释放。
近年并购热度不减
另据Wind统计显示,2015年以来A股环保行业并购数量达86起,并购金额逾220亿元,同比增长147%;与此同时,环保上市公司设立的并购产业基金规模超过200亿元。在PPP模式下,行业对上市公司的资本实力、政府协调能力、综合治理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众多上市企业为此开启了并购+再融资模式以期实现产业链的深度整合。
业内人士对此指出,龙头环保公司凭借其资金与平台优势,采取横向并购扩大产业规模,或纵向拓展延伸产业链,以实现业绩估值的“齐升”。而对于被并购方而言,融资是这类环保公司的普遍诉求,寻求被并购或IPO是其最终选择。基于这一逻辑,近年来环保产业并购热度不减。
而对于环保公司来说,只在某一领域深耕,空间有限,很难做大做强,通过同业并购实现主业壮大或区域扩张、拓展产业链打造综合环保服务商是环保类上市公司发展的一大特点。同时,相近环保产业细分领域间的拓展,实现产业链条延伸也是环保产业并购的一个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环保并购基金的加速设立,使得该行业的并购更为高效。据公开资料,2015年以来,环保行业上市公司与各类投资公司纷纷成立产业并购基金,总规模达200多亿元,投资领域涉及固废、水处理、大气治理等多个领域。某知名券商由此分析指出,企业融资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后续拿单能力,目前披露预案尚未完成的融资规模达220亿元,再融资进程值得关注。
跨界并购步伐加快
目前,中国的环保企业数量大概在4万—5万家,绝大部分为小型企业,对于这些小企业而言,无论从经验还是实力上看,走上国际市场并不容易。对此,环保资深人士赵笠钧介绍,从2009年开始开展环保走出去工作,走出去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包括双语的人才、对国际标准的理解、做国际项目的经验等。
“对于企业来讲,如果没做好准备,就很匆忙地走出去,这个可能要付的学费代价会比较大。”赵笠钧称,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是全球并购做得相当成功的公司,仍然有一半的并购整合是不成功的。早在2015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利马主持秘鲁中资企业座谈会上对在秘中资企业提出三点希望,其中就包括加强协调配合,抱团出海。
对于相对弱小的环保企业而言,借助与大企业的合作,实现企业走出去变得更为关键。“去年我们走出去也是跟一些央企一起走出去。我们现在跟一些中资企业合作的海外项目,目前我们已经盈到的项目,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项目。”赵笠钧说,随着国际上对环保关注的提高,中资企业去海外投资时的环境要求也加大,大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同样有与环保企业合作的意愿。
“过去对我们来讲都是要去找(大企业),借船出海,我们得去找船。现在这些大企业会主动和我们联系合作。”赵笠钧说。实际上,从另一个方面看,近年来,被称为“野蛮人”的大型企业对环保领域的跨界并购步伐加快,也凸显了环保的要求在加强,环保越来越受重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