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劣Ⅴ类水占三成多到无劣Ⅴ类水质断面

慧聪水工业网 2016-05-18 09:50 来源:中国环境报

慧聪水工业网 ——金华治水催动转型升级

截至今年4月底,10个出市境断面水质全部稳定在地表水Ⅲ类,20个县(市)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无劣Ⅴ类水质断面,水质提升取得历史性突破,治水工作群众满意度98%……

开展“五水共治”以来,浙江省金华市治出了水清岸绿的新环境,治出了转型升级的新发展,治出了作风转变的新画卷。

“金华治水的许多经验都开创了全国先河,先后得到过省级以上领导批示肯定68件(次)。”金华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壮士断腕的重生之战

金华地处浙江之心、四江之源。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2012年,全市地表水交接断面1/3为劣Ⅴ类,1/3接近劣Ⅴ类,仅有1/3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2013年6月,浙江省委、省政府以金华浦阳江整治为突破口,打响了浙江水环境整治“第一枪”。2014年初,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式发出“五水共治”动员令。

作为浙江水环境整治的开路先锋,金华立即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由市委副书记挂帅的治水办,配套推出了“一表六图”作战指挥模式。提出了“一年灭黑臭、两年提水质、三年可游泳”的治理目标,即到2014年底基本消除黑臭支流,流域水质明显改善;2015年底流域水质基本消除劣Ⅴ类,整体水质明显提升;2016年底流域交接断面水质基本达到Ⅲ类标准,流域生态实现良性循环。远期目标是实现全流域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这个目标经由金华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向全市人民公开承诺。

在治水过程中,金华从标准化、制度化、项目化、责任化等基础入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五水共治”标准体系。

在标准化、制度化方面,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原则,出台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治污模式和地方标准。例如严格执行禁养区、限养区、宜养区制度,控制畜禽养殖总量;按照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分为不需治理、暂缓治理和应治理3类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划定开采区、限采区、禁采区,规范采砂行业等。

在项目化方面,2014~2016年,金华共安排建设项目780个,总投资492亿元,采取“存量挤一块、新增切一块、社会投一块、融资贷一块”的方式筹集资金。

在责任化方面,按照属地管理、分层治理原则,金华把“五水共治”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实绩考核体系,明确市、县、乡、村四级职责,设立河长和河道警长,层层签订责任书。按照“问题到点、时间到周”的要求,一月一推进、一周一刷新,每月对列入省通报的22项重点工程项目逐县逐项排序,对78条重点支流的所有乡镇交接断面、入江口河流水质抽样检测,对考核不合格、整改不力的单位“一票否决”、通报批评,对任务不落实、行动不到位、工作不配合、目标不完成的干部“打板子”“摘帽子”。

此外,金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还会不定期、不打招呼、不设路线随机对各地治水情况进行暗访,对问题发现一次通报一次,两次整改不到位就问责免职相关人员。

据了解,2014年,金华有4名乡镇领导被免职,2015年有77名干部被党内警告、诫勉谈话和约谈。

铁腕重拳的攻坚之战

2015年8月5日,金华市婺城区环保、公安部门在联合行动中发现婺城区白龙桥镇择住邻村附近沟渠水发黑、有异味,怀疑周边有企业偷排废水,于是在沟渠沿线展开了地毯式排查。

经过连夜通宵对沿线所有企业的仔细检查,发现流入沟渠的黑水极有可能来自婺城区生辉喷涂厂。依据这一线索,执法人员随即进厂展开进一步调查。

经查,这家喷涂厂在未经环评审批的情况下,擅自投入喷塑生产,并自行建设一条配套酸洗线,将酸洗生产线日常产生的部分废水通过车间东南侧地下铺设的暗管直接排入车间西侧雨水沟,从而导致白龙桥镇择住邻村附近的沟渠受到污染。

环保部门当即对这家喷涂厂的废水收集池、酸洗池、雨水沟、暗管口采集的水样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显示酸洗生产线车间南侧暗管口水样重金属总铬4.41mg/L、锌75.4mg/L,均超过法定排放标准。对此,婺城区公安分局以涉嫌污染环境罪,对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刑拘。

金华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这只是金华去年查处的比较严重的案件之一。“五水共治”以来,金华出台了《金华市环境执法监管从高从严“十条”措施》,配套新环保法查封扣押、限产停产、按日计罚、行政拘留等措施,开展了“亮剑斩污”、“零点行动”、“环保风暴”、“春雷斩污”等系列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共行政处罚3871件,罚款近两亿元,行政拘留352人,刑事拘留364人。

“重拳执法只是金华铁腕治水的一个方面。”金华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说,“在治水上,我们不遗余力”。

源头治理。严控工业污染,全市整治铅酸蓄电池、电镀、造纸、印染、制革、化工等六大重污染高耗能行业企业523家,其中关停204家,整治提升268家,搬迁入园51家,完成率100%。各县(市、区)以区块特色行业为重点,深入推进“低小散”行业整治。严控农业污染,推行“农户源头分类、村二次分类后,‘会烂’垃圾就近堆肥村处理,‘不会烂’垃圾镇转运县处理”运行模式,明确要求3886个农村用3年时间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并从严实施畜禽养殖行业整治,限养区和宜养区面源污染治理率均达到100%。严控第三产业污染,扎实开展餐饮饭店、宾馆酒店、洗车修车、洗浴足浴、美容美发、水洗干洗等六小服务行业整治,2015年底初步建立“六小”行业污水排放、废气排放和垃圾处置“三规范”体系。

截污纳管。制作整治作战图,创新设立“一口双哨制”“挂牌销号”等机制,将污染重、流量大、群众反映强烈的118个雨污混排口列为市控整治重点,并指派治水干部担任指导哨,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作为排污口监督哨,强力推进源头综合治理和雨污分流整治。同时,提升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新建污水处理厂10座,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29.8万吨。推广第三方运维模式,成立国有水务公司,统一管理市区所有镇级污水处理厂。

全民参与。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人大、政协、组织部门、机关工委、工团妇、教育等发挥各自优势,组建志愿者护水哨兵团、巾帼护水队、市民监督团等,发动群众参与治水。发挥老年协会、调解会等村级组织作用,增强群众自治意识和能力,形成全民治水的强大合力。磐安县实行党员干部包户制,一个党员负责联系10个农户,把“门前三包”作为村民的义务职责纳入村规民约。落实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把群众满意作为考核验收的重要指标。通过一系列刚性约束,把责任落实到户,强化了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管理,扭转了“干部干、群众看”的局面。

凤凰涅槃的转型之战

江下村是金华市武义县南部偏远山村,全村613人,其中少数民族292人,原来以畜禽养殖、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

“五水共治”以来,武义县坚持水岸同治、因势利导,在水“清”的基础上,着力打造水“美”。进行农房搬迁改造,外墙统一粉刷并绘写精美畲族文化风情;转产种植宣莲,打造占地面积5000亩的“十里荷花”景观;利用自然生态发展农家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吃、住、行、游一体化的精品旅游村,省内外游客络绎不绝,仅农家乐经营一项户均年收入超过8万元。

“江下村的变化,实实在在让老百姓感受到了‘五水共治’带来的实惠。”金华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像这样治水促转型的例子不胜枚举。

如浦江县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水晶加工户实现“个转企”“小上规”“规改股”,并把原来的水晶从业人员转型到电子商务贸易领域,促进县域电子商务迅猛发展;

兰溪市开展“治沙清水”专项行动,依法治理整合提升砂场,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多赢,7家新设砂场10年经营权公开拍得1.86亿元,每年还可增加税收3500万元;

东阳市通过技术改造和工艺提升,加大对医药化工企业废水深度处理、工业废气综合治理和污染物减排的投入,推动大型医药化工企业提升发展质量……

依托青山绿水,金华市的生态旅游业也在如火如荼发展。一大批村落从过去的“铁锈村”“臭味村”“垃圾村”嬗变为风景秀丽的旅游热点村。

同时,金华坚持“以治促转”,铁腕整治重污染高耗能产业、“低小散”企业和畜禽养殖业,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先进装备制造、健康生物医药、影视文化时尚、休闲旅游服务等五大千亿产业,转型的短暂阵痛为长远发展腾出了空间。

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