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铊浓度异常事件警报!水泥窑协同处置真的安全吗?

慧聪水工业网 2025-04-07 10:09 来源:环保圈作者:伏波望族

随着湖南铊浓度异常事件的污染源确定,水泥窑协同处置的安全问题再一次进入人们视野。

3月17日,湖南铊浓度异常事件的污染源确定。经核实,污染源为位于郴州市苏仙区的某水泥生产企业。

湖南铊浓度异常事件警报!水泥窑协同处置真的安全吗?

图片来源:央视网

事故原因,是该企业近日拆除旧生产线的窑炉时,窑炉内含铊灰尘被雨水冲刷后,经雨水排放口流入外环境水体导致。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这只是个意外,但藏在其背后的则是水泥窑协同处置的风险问题。生态环境部华南应急所专家黄荣新表示,该水泥窑里面有富集铊的粉尘,散落在地面上,含量高的时候甚至达到每千克几千毫克。

1、窑里面有富集铊的粉尘

含量高的时候每千克几千毫克

湘江流域一直是铊污染事件的高发地带,早在2020年8月和11月,这里就先后发生过铊指标异常情况。

今年3月16日,铊污染疑云再次来袭,湖南郴州永兴县政府办发布的通知,2025年3月16日20时,耒水郴州-衡阳跨市断面大河滩地表水自动监控站数据显示铊浓度异常,造成跨市污染,威胁下游饮水安全。

湖南铊浓度异常事件警报!水泥窑协同处置真的安全吗?

图片来源:网络

随后,郴州市、耒阳市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成立耒水流域水质异常应急指挥部,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分管应急监控和事故调查的副厅长也携专家组前往郴州市指导处置。

应急指挥部成立后,郴州市、耒阳市组织对耒水全流域进行了采样监测、溯源排查。排查了100余家企业之后,终于锁定了污染源——郴州市苏仙区良田水泥厂。

原来,该厂在拆除旧生产线窑炉时,窑炉内长期积累的含铊灰尘被暴雨冲刷,经雨水排放口流入耒水。

而3月13日至14日,郴州、衡阳又遭遇短时强降水,雨水裹挟含铊粉尘进入河道,最终形成了跨市污染带。

水泥窑炉中为何出现了含铊灰尘?据介绍,郴州素有“有色金属之乡”之称,铅、锌等矿产开采产生的尾矿和固废经常被水泥企业用作生产原料。尽管普通水泥厂原料铊含量较低,但郴州地区因地质背景特殊,原料中铊元素天然伴生比例较高。在高温煅烧过程中,铊与其他成分结合形成水溶性铊盐,逐渐沉积于窑炉底部及周边。

“窑里面有富集铊的粉尘,散落在地面上,含量高的时候每千克几千毫克。”生态环境部华南应急所专家黄荣新说。

湖南铊浓度异常事件警报!水泥窑协同处置真的安全吗?

图片来源:央视网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盛才也表示,在日常监管中,包括水泥和污水处理厂在内的一些行业都不是直接涉铊,而是由于各种原因间接涉铊,因此很容易疏漏。

“这个事情给我们警醒,要有专家来评估、来检测有什么风险,搞好了方案再动手,防止环境污染。”他说。

最新消息,到3月25日,在生态环境部应急办的指导下,湖南省及郴州、衡阳两地迅速启动应急处置,上下游联动,积极应对,现污染源已被管控。

2、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

“最良心、最放心”的工艺技术路线?

铊浓度异常事件,污染源竟是水泥企业,又牵扯出一个争议已久的问题——水泥窑协同处置到底安全吗?

早在2023年3月,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两会期间提交的《关于保障危险废弃物处理行业健康发展的提案》(初稿)就指出,水泥窑协同处置无法处置危废中的重金属等物质,容易造成环境风险。

湖南铊浓度异常事件警报!水泥窑协同处置真的安全吗?

图片来源:民生周刊

提案显示,目前国内水泥窑协同处置单位普遍接收涉重金属的危险废物。水泥煅烧过程,铅、镉、汞等毒性较强的重金属绝大部分挥发进入烟气中,烟气中绝大部分的铅、镉及50%左右的汞被捕集进入窑灰,但是水泥窑窑灰并不按照废物管理,而是返回窑内再次煅烧或直接与水泥熟料混合,成为水泥产品的一部分。

这样一来,实质上就是将重金属分散稀释到了水泥产品中,增大了其向环境释放的风险,同时也额外增加了汞向大气环境的排放。

提案公开后,很快迎来了水泥行业的回应。3月4日,“中硅会工程技术分会”发表文章称,按照《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30485)、《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662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GB30760)等相关标准,含汞废弃物是不许入窑的,熟料重金属浸出及尾气排放中重金属也是有严格限值的。水泥企业按标准操作,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

同时,水泥生产对重金属不是简单的稀释,水泥窑内火焰温度超过1700℃,熟料温度超过1450℃,分解炉中的物料中大部分是石灰石分解后的活性多孔碱性氧化钙,温度超过850℃,停留时间足够,确保了二恶英的解毒,因此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被称为“最良心、最放心”的工艺技术路线。

湖南铊浓度异常事件警报!水泥窑协同处置真的安全吗?

图片来源:中硅会工程技术分会

看得出来,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与中硅会工程技术分会的观点还是存在较大分歧的,一方认为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存在环境风险,另一方则表示它才是“最良心、最放心”的工艺技术路线。

针对这一分歧,当年7月23日,生态环境部也做出回复,表示要“加强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环境监管”:

一是印发《水泥制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对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项目的规划选址及设施,运行技术要求,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及排放等提出明确的环境管理要求。

二是印发《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和《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规定了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水泥窑的设施技术要求、入窑废物特性要求、运行操作要求、污染物排放限值、生产的水泥产品污染物控制要求、监测和监督管理要求等,防止固体废物协同处置过程及其产品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三是印发《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查指南(试行)》,针对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特点,细化技术审查相关要求,进一步规范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批。

四是结合全国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等工作,加强对包括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在内的危险废物相关单位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不断提高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水平。

3、铊浓度异常事件暴露漏洞

含铊灰尘没有被纳入监管范围

这一次,在湖南铊浓度异常事件中,涉事污染源——郴州市苏仙区良田水泥厂就是郴州市6家开展一般固废利用的水泥企业之一。

湖南铊浓度异常事件警报!水泥窑协同处置真的安全吗?

2023年郴州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公告。图片来源:郴州市人民政府

坦白地讲,这次事情总体上属于一次意外,要不是涉事水泥厂被停产拆除,又恰逢短时强降水,那些含铊灰尘应该还是静静地躺在水泥窑炉里,而不会被暴雨冲刷进河道,造成污染事件。

而对水泥厂来说,平时也是不排水的。就算是窑炉里有含铊灰尘,正常来讲也不会造成水污染事件。

不过,没有水污染问题,不代表就没有固体废物污染或者大气污染。

正如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在提案中说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实质上就是将重金属分散稀释到了水泥产品中,增大了其向环境释放的风险,同时也额外增加了向大气环境的排放。

既然水泥窑炉里已经有了这么多的含铊灰尘,那么这些含铊灰尘就随时有可能在水泥煅烧中进入水泥制品中,或者变成细颗粒物排放到大气环境里。

这里边,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监管失控。

正如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盛才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所说,在日常监管中,包括水泥和污水处理厂在内的一些行业都不是直接涉铊,而是由于各种原因间接涉铊,因此很容易疏漏。

湖南郴州良田水泥厂负责人张二锋也表示,水泥行业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铊元素雨水汇集后超标的情况,这也是他感觉很意外、很罕见的事情。

湖南铊浓度异常事件警报!水泥窑协同处置真的安全吗?

图片来源:央视网

又是疏漏,又是意外,足见生态环境部门和水泥企业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水泥窑里竟然会有含铊灰尘!

这也在侧面证明,这些水泥窑里的含铊灰尘,平时都没有被纳入监管范围内,这才是本案中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

这些含铊原料,为什么会进入水泥厂?水泥厂在日常管理中,对这些重金属又是如何监测的?有何预案?

正如“中硅会工程技术分会”的文章所说,按照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含汞废弃物是不许入窑的,熟料重金属浸出及尾气排放中重金属也是有严格限值的。水泥企业按标准操作,就不会出现问题。但事实却是,在湖南,这些含铊原料却堂而皇之地进入水泥厂,逐渐沉积于窑炉底部及周边,最后在工厂拆迁中被大雨冲刷出来,造成了严重的水安全事件。

虽然这次事件不是水泥窑协同处置直接造成的(至少污染源排查不这么认为),但暴露出来的问题同样值得水泥窑协同处置关注。

根据海因里希法则,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然会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希望未来,监管部门和水泥企业能够充分重视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潜在隐患和环境风险,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湖南一地突发环境事件,铊浓度异常,威胁饮水安全!环保圈,2025-03-24

2、湖南出现铊浓度异常,怎样泄漏的?调查结果出人意料,京报网,2025-03-30

3、水泥业无序发展冲击专业危废市场?生态环境部答复来了,环保圈,2023-11-28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