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源大民生:如何守护分散式饮用水安全?
日前,某地生态环境局统计分析2024年群众信访案件时发现,涉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污染问题的案件占到案件总数的三成多。可见,直接关系着群众生活的分散式饮用水水源虽然微小,其保护工作却不容小觑。笔者认为,各地应多管齐下加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
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主要是供水人口一千人以下偏远农村地区的小微水源。近年来,很多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急群众所急,着力保护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取得了显著工作成绩。然而,因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众多,再加上未经任何处理或仅做简易处理,用户直接从分散的水源地取水使用,一旦水质受到污染,将对用水群众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地方政府应组织水利和湖泊、生态环境、卫生健康等部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弄清楚本地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基础情况、环境条件、水质状况等。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编制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科学确定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范围,并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制订具有地方特色、适合分散式饮用水水源管理特点的办法,明确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要求、内容、措施、目标,细化职能部门、乡镇政府、村社组织、供水单位、行业协会权责,以便按要求压实各方责任,加强保护工作。
农业农村、水利和湖泊、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重点做好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范围及其周边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应组织实施饮用水水源管理办法,强化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依法对影响水源水质的污染物排放行为进行处理。建立应急预警机制,积极应对突发污染事件。卫生健康部门需针对当地分散式饮用水水源情况,采取灵活措施,对分散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进行抽样检测,掌握水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并依据水质情况,指导群众对用水自行进行有效处理,保证群众安全用水。比如发放适量漂白粉片剂,对取自分散式饮用水水源的生活用水进行灭菌消毒处理;又如多方争取资金,购置性价比高的纯水机无偿发放给用水户,对来自分散式饮用水水源的生活用水进行软化、降解、提纯、消毒处置。
运行和管理分散式饮用水水源的供水单位,需按照当地饮用水水源管理办法,强化对护水、取水、制水、供水整个过程的管理,努力提高供水水质稳定性和安全性。村社组织应在行业协会指导下,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和村民自治组织对无运管单位的分散式饮用水水源进行管理,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并尽可能对用水进行有效处理,以满足用水需要、提升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