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读到了哪些关键词?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其中“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绿色低碳”成为关注的重点。这些关键词不仅体现了政策导向,也勾勒出产业升级的趋势。
对于“新质生产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这意味着未来经济发展将更加依赖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融合,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将迎来新机遇。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值得关注的是,政策工具箱中既有“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宏观布局,也细化到支持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的精准施策。特别还提到了“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其中“具身智能”“6G”均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
人工智能仍是政策支持的重点。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推行“人工智能+”行动,今年报告中又提了这方面内容:“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人工智能+”特别强调了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未来,人工智能将在制造、交通、医疗、金融等行业深度应用,推动智能制造、智能终端、机器人等产业加速发展。同时,报告提出要“扩大5G规模化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意味着人工智能算力将像水电一样成为基础生产要素,为人工智能的普及提供支撑。
绿色低碳已成为全球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等。新能源、绿色制造、低碳技术等行业将迎来更多支持,除了继续加码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布局,碳交易市场扩容和碳足迹认证体系建立将重构企业成本核算模型。报告强调“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推动碳交易市场建设,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等产业也有望享受更多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