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京津冀重污染天数减幅明显?最新指数给出解读!

慧聪水工业网 2025-02-17 10:29 来源: 中国环境作者:孙浩

近日,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监测办公室对外发布了2023年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指数。

测算结果显示,五个分项(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创新发展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高于总指数,分别为180.9和165.8,比2022年分别提高12.4和0.8,成为主要带动力量。

 绿色发展稳步推进,生态环境继续优化 

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三地携手共进,京津冀地区区域整体实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2023年,京津冀三地坚持不懈推进环境保护与节能降耗,区域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水清地绿”画卷铺开。

测算结果显示,2023年区域绿色发展指数为165.8,比2022年提高0.8。这表明京津冀地区在2023年进一步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力度,取得了积极成效。

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大气污染一直是率先突破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三地同步出台实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为协同治理移动源提供坚实有力的法制保障。北京市制修订《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坚持精准、科学、差异化管控,与周边城市共同应对重污染天气,有效削减污染峰值、减缓污染积累。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10个远郊区与毗邻市区县聚焦交界地区严查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实现“一地吹哨、三地响应”。

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重污染天数分别较2013年减少50天、37天和69天,且污染程度明显减轻。其中,北京市PM2.5日峰值浓度较2013年下降58%。2023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较2013年分别增加95天、87天、121天。

在水环境联保联治方面,2023年,京津冀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的断面比例达80.4%,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区域5大主干跨境河流全部重现贯通入海,主要河流跨境断面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

京津冀区域同属海河流域水系,互为上下游、左右岸。京冀两地政府先后签署两轮次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水源保护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门头沟区和张家口市、承德市共同组成“保水共同体”,形成了保护者和受益者的良性互动。聚焦“空间管控、总氮削减”,共同制定实施“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2019—2025年)”,统一规划携手保上游好水、送下游清水。落实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三地连续7年开展京津冀突发水环境事件联合应急演练,共同提升环境应急监测和处置能力。

绿色发展指数还对三地人均绿地面积、地区生产总值水耗等方面进行了测算。

测算结果显示,2023年,区域每万人均绿地面积22.7公顷,比上年增加0.69公顷,北京支持河北张家口和承德坝上地区植树造林100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营造林26万亩,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新增造林绿化30.5万亩。区域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连续十年下降,2023年为24.9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1%(按现价计算)。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重点区域建设加速 

139.7,提高7.8!

测算结果显示,2023年,京津冀三地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动产业协作,“新两翼”建设与承接同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指数为139.7,比2022年提高7.8。

一段时间以来,北京被交通拥堵、空气污染、人口膨胀等“大城市病”困扰。随着3000家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近1000家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等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出京。如今,北京城六区常住人口相比2014年下降15%,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得以有效缓解,蓝天白云也成为新常态。

过去10余年,北京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向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迈进。新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12家,高精尖产业新设经营主体占比由40.7%上升至66.1%,中心城区三次产业结构由2013年的0.03∶10.12∶89.85变化为2023年的0.01∶6.56∶93.42,产业现代化转型成效显著。

2023年,河北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为10.2:37.4:52.4,第三产业占比达到52.4%,比1952年提高了3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在节能降耗方面,2023年,河北省一次能源生产构成中,原煤生产量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为42.9%,比2012年下降41.7个百分点;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等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占47.9%,比2012年提高43个百分点。风电、光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占比不断提高,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2023年,天津绿色创新产业园区启动建设,投运全国首个政企合作电力双碳中心,培育绿色低碳领域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千家。

测算结果显示,2023年,北京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7.1%(按现价计算);天津、河北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和4.4%。三地加强产业对接协作,联合绘制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三地规模以上法人单位在区域内跨省(市)设立分支机构近万家。

除了绿色发展指数和协调发展指数外,这次发布的数据中,创新发展指数、共享发展指数和开放发展指数都有不同程度提高。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多年来,已经结出累累硕果,三地在协同发展中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