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海洋行业市场现状、前景趋势研究分析

慧聪水工业网 2024-08-08 09:12 来源:中研网

智慧海洋,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正逐步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增长点。其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安全保障、公共服务、综合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本文将对智慧海洋行业市场进行深度分析,并结合当前市场趋势,对未来发展进行预测。

智慧海洋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5G向海,聚力向新。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各种数智化海洋应用持续涌现,为海洋产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注入了新动能。近日,记者来到广东沿海,实地探访5G向“新”向“智”、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实践。

2023年,上海海洋生产总值达9901.6亿元。上海充分发挥5G技术的创新能力,为海洋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去年8月,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上海海事局联合启动5G网络近海覆盖和融合应用“5G揽海”行动计划。一年来,该行动利用5G技术为智能航运赋能,实现港口、航运、陆运、物流园区、货物仓储等环节的资源整合与共享,重点推动5G赋能智能船舶、智能航保、智能航运服务、智能航运监管等方面的试点示范和先行先试。

5G融合应用是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会上,“全水域视联智算”“5G+智慧港口”“5G+智慧邮轮”“5G+卫星海洋航运通信”等10个“5G揽海”融合应用场景揭榜挂帅。这些重点应用场景主要围绕智能水域监管、智能港口、智能航运、智能海工、智能海洋气象五大赛道,旨在推动5G向海洋领域的垂直行业纵深渗透以及融合应用,培育海洋产业的新生态。

根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智慧海洋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综合研究报告》显示

测试场海域5G全覆盖并不轻松,需要因地制宜建设。“我们针对沿海、近海、远海等不同区域采用差异化组网方案,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珠海移动政企客户中心总经理严屹表示,在沿海区域采用5G中频陆基组网,满足大带宽业务需求;在近海区域采用5G低频覆盖,实现低成本高效通信;在远海区域通过Relay切换至卫星,确保控制面及重要数据的可靠传输。

在差异化组网方式的支持下,测试场构建起一张精品5G网络。“面对超大海域面积和高性能网络覆盖的挑战,我们通过采用700MHz龙勃透镜天线和超远覆盖PRACH帧结构,显著提升了覆盖广度和深度。”严屹表示,2.6GHz+700MHz的双频立体组网技术,打造出数据传送时延低于70毫秒的海上智能装备测试场5G专网,实现万山岛基测试场周边42公里海域5G网络广域覆盖,确保海上测试现场与陆基科研实验室之间大带宽、低时延的可靠信息传输。

智慧海洋行业市场前景趋势研究分析

近年来,我国加快海洋强国建设,为引导产业界加快推进5G与海洋发展的深度融合,强化构建智慧海洋5G网络,采取了5G+卫星+Wi-Fi融合组网,分区域覆盖沿海、近海、远海三大场景。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在广东、山东、福建、浙江等10个沿海省份,实现了重点区域、海岸沿线以及近海海域最远40公里内5G网络连续覆盖。

不断织密的海上5G网络,让5G+海洋牧场、5G+海上钻井平台、5G+智能船舶等智慧海洋新应用不断涌现,正在改变着海上的生产生活。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