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智慧水务行业发展潜力及市场投资分析

慧聪水工业网 2024-05-20 09:47 来源:中研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智慧水务市场规模正在快速增长。国内外企业纷纷进入该领域,竞争日趋激烈。据权威机构预测,未来几年智慧水务市场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智慧水务通过数采仪、无线网络、水质水压表等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感知城市供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并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水务管理部门与供排水设施,形成“城市水务物联网”,并可将海量水务信息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处理结果辅助决策建议,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水务系统的整个生产、管理和服务流程,从而达到“智慧”的状态。

智慧水务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务技术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掘数据价值和逻辑关系,实现水务业务系统的控制智能化、数据资源化、管理精确化、决策智慧化,保障水务设施安全运行,使水务业务运营更高效、管理更科学和服务更优质。

智慧水务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据相关数据统计, 随着我国城市供水量的逐年增长,供水管道呈增长趋势,2022年我国供水量达到了5998.2亿立方米,我国供水管道长度为373.09万公里,供水管道新增长度33.17万公里。2021年中国智慧水务市场规模为140亿元左右,伴随着中国城镇化速度逐渐加快以及物联网、智能传感、云计算等技术在智慧水务领域的应用层次逐步深化,中国智慧水务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在智慧水务领域,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化。这些技术通过实时监测、远程控制、智能分析等手段,实现了对水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随着5G、边缘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智慧水务的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智慧水务行业发展潜力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显示:

随着人们对水务服务的需求日益多元化,智慧水务行业也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除了传统的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业务外,还涉及水环境监测、水资源管理、水灾害预警等多个方面。同时,个性化、定制化的水务服务需求也日益增多,为智慧水务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智慧水务市场集中度较高,主要企业通过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服务优化等手段提升竞争力。目前,智慧水务市场仍以传统水务企业为主导,但IT技术企业凭借技术优势,正在逐步取得市场份额。智慧水务市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具有较高的市场活跃度。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经济发展水平高,对智慧水务的需求也更为迫切。随着国家对环保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视,智慧水务行业得到了政策的积极支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了发展智慧水务的目标和措施,为智慧水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智慧水务行业未来发展潜力分析

2021-2022年,水利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十四五”期间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实施方案》,还同步印发了《智慧水利建设顶层设计》《“十四五”智慧水利建设规划》,系列文件明确了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责任单。

《指导意见》要求,到2025年,通过建设数字孪生流域、“2+N”水利智能业务应用体系、水利网络安全体系、智慧水利保障体系,推进水利工程智能化改造,建成七大江河数字孪生流域,在重点防洪地区实现“四预”(即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在跨流域重大引调水工程、跨省重点河湖基本实现水资源管理与调配“四预”,N项业务应用水平明显提升,建成智慧水利体系1.0版。水务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行业,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水务行业的发展,并对水务行业实行多方面的行业监管。目前我国水务行业的监管机构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发改委、建设部门、环保部门、物价管理部门、水利部门、卫生部门以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等。

为规范并促进我国水务行业发展,中央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全国性的水务方面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制定适合当地的水务方面地方法规,且各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对当地水务公司的经营活动实施具体监管。

智慧水务将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环保等领域实现跨界融合,共同打造智慧城市生态圈。通过数据共享和协同管理,实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升城市整体的智能化水平。随着全球水务市场的不断开放和竞争加剧,中国智慧水务企业将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国际市场。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国内智慧水务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在前景预测方面,预计未来几年智慧水务行业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技术创新和应用将不断深化,市场需求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同时,政策环境将继续优化,为智慧水务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智慧水务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