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南:绿色、低碳、循环产业正在成为生态环境产业新赛道
2024中国环境技术大会于4月17日在上海举办。会议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全联环境服务业商会、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中心、慕尼黑博览集团、中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主办,以“创新转型融合,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相关链接:2024中国环境技术大会圆满闭幕!明年再会)
全国政协常委与人资环委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发表题为《大力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主旨报告,报告分三部分:一是美丽中国建设呼唤绿色低碳发展;二是绿色低碳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要义;三是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的路径与重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成为全党全国努力奋斗的宏伟目标。202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美丽中国建设这一纲领性文件突出系统谋划,科学实施,分步推进。王金南表示,当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核心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而美丽中国建设呼唤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2035年要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是其核心标志之一。所谓“根本好转”,应体现在覆盖面广、 改善度大、协调性强、认可度高、敏感性小等五个标志。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绿色低碳转型也是解决生态环境的治本之策。王金南指出,从逻辑上来说,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低碳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要义。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点是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所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客观上就是绿色低碳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王金南认为,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变更是过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老三高“模式向绿色新质生产力下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新三高"发展模式转变。产业结构的绿色深度转型是催生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产业结构绿色深度转型的标志是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构成的现代化生态绿色产业集群。近几年,产业结构的绿色深度转型也在从过去服装、家具、家电“老三样”向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转变。王金南表示,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的路径与重点可以总结为蓄能站、加速器、新动能、催化剂、风向标、新赛道六个方面。1. 建议完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为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提供“蓄能站”。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为加快形成和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加快数字赋能智化,构建数字美丽中国。2.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为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释放“加速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2024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 》,引导产业迈向绿色发展。3. 培育生态产品第四产业,为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这一产业聚焦生态产业化部分,包括生态产品保护、生产、加工、制造、流通、服务等环节形成的全部经济活动。其中,生态产品保护属于面向上游的产业链延伸,加工和制造属于面向下游的产业链延伸,流通和服务是属于面向服务的横向延伸。4. 持续优化经济政策工具箱,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催化剂”。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 ,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充分运用碳市场机制提供绿色低碳经济激励,积极稳妥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 EOD)模式创新。5. 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为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提供“风向标”。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为加快形成和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提供有效需求牵引。6. 加快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为发展生态环保产业提供“新赛道”。王金南提到,传统环境技术和环境产业基本上是末端治理型的,以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为主,这是生态环境产业的传统“赛道”,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中国,传统环境产业“赛道”都正在走向一个稳定时期。现代意义的环境技术,绿色、低碳、循环技术成为技术创新的驱动力,现代意义的环境产业,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的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以及碳中和产业正在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生态环境产业“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