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及细分领域产品市场分析2024

慧聪水工业网 2024-03-27 09:56 来源:中研网

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海洋资源的日益开发,水下机器人在海洋勘探、海底资源开发、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水下机器人也称无人遥控潜水器,是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水下环境恶劣危险,人的潜水深度有限,所以水下机器人已成为开发海洋的重要工具。无人遥控潜水器主要有:有缆遥控潜水器和无缆遥控潜水器两种,其中有缆遥控潜水器又分为水中自航式、拖航式和能在海底结构物上爬行式三种。

水下机器人市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水下机器人是可潜入水中代替或辅助人类进行水下极限作业的机器人。通过水下目标探测和识别、水下导航定位、水下通信等高新科学技术,水下机器人可实现水下打捞救援、水下探测、水下资源开采、水下娱乐等功能。根据支持系统联系方式不同,水下机器人可分为载人潜水器(HOV)、有缆水下机器人(ROV)和无缆水下机器人(AUV)。其中ROV为国内水下机器人市场主流产品,应用最为广泛,根据移动方式不同,ROV可分为拖曳式、移动式、浮游式水下机器人。水下机器人是一种技术密集性高、系统性强的工程,涉及到的专业学科多达几十种,主要包括仿真、智能控制、水下目标探测与识别、水下导航(定位)、通讯、能源系统等六大技术。

由于各行业的需求不同导致工业级水下机器人产品种类众多,总体上看是在推进系统与拍摄系统的基础之上加装机械臂、声、光、电等各类检测、维修的专业设备,根据行业的不同,设备加装的整合方案都会存在差异,技术实现要求高。现阶段最直观判断性能要求的方式是看本体体积大小,本体越大,说明其性能越高,对技术的要求也会更高。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水下机器人应用领域占比最重的为海洋工程,占比35%,占比第二的为水产养殖行业,占比20%,科学研究占比10%,水下娱乐占比10%,城市管道检查与清洁占比5%。据统计我国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2.5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1.63亿元,未来仍将继续保持增长。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版水下机器人市场行情分析及相关技术深度调研报告》显示:

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消费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水下领域的探测需求持续增长,民用水下机器人市场将持续稳定增长。根据数据显示,资源勘查类水下机器人市场占比为41.59%;安全监测类水下机器人市场占比为33.45%;搜索救援类机器人市场份额为11.75%。

技术创新和进步推动了水下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材料、传感器、通信和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水下机器人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高清摄像、声纳、激光雷达等先进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使得水下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大大增强,同时,机器人的操作和控制系统也越发完善,使其可以进行复杂的任务执行。

随着水下机器人市场的不断扩大,国内外厂商将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加先进、高效的产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这也将促进水下机器人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进步,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在中国,水下机器人设备行业的竞争格局较为复杂,国内外企业竞争激烈。国内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进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

水下机器人行业市场未来趋势预测

随着海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水下机器人在深海资源开发、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需求将持续增长。尤其在深海油气开发、海底矿产勘探以及海洋环境监测等方面,水下机器人能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人工智能、自主导航、图像识别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水下机器人的智能化和自主化水平将不断提高,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水下环境,执行更加复杂的任务。综上所述,水下机器人行业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十分看好。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水下机器人将在海洋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的海洋活动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环保的支持。同时,市场竞争的加剧也将推动水下机器人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进步,促进整个行业的繁荣发展。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